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道尹

道尹

官名。民国三年袁世凯统治时期设置,隶属巡按使(后称省长),为一道的行政长官。袁世凯把一省分为数道,其长官称道尹(原先称观察使),管理本道所辖各县的行政事务。不久即废。


官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五月二十三日公布《道官制》,道的行政长官由观察使改称道尹,其职权为:颁行道的单行规程,监督所辖官吏,节制调遣道区内的巡防队、警备队等;受省行政长官的委任,并得监督道区内的财政、司法行政及其他特殊官署的行政;此外并得定期出巡,一般于每年三月和九月出巡两次,辖县较多的可以减为一次。道尹有事故时,得以同城的或邻近的县知事护理。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六月四日,内务部依据“宪法”(即贿选宪法)的规定,令各省于七月一日起裁撤道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主客曹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齐祠部尚书所属有主客曹,“掌诸蕃杂客等事”,以郎中一人为主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

  • 侍御司徒

    官名。辽天祚帝天庆六年 (1116),有侍御司徒挞不也。(《辽史·天祚纪二》)

  • 钱法侍郎

    官名。即督理钱法侍郎。明末於户部置,品秩正三品,与侍郎同。天启五年 (1625) 因钱法混乱,专设户部侍郎一人督理。清亦置。参见“督理钱法侍郎”。

  • 车正

    官名。相传夏朝置,主管制造车辆。《左传·定公元年》:“薛之皇祖奚仲居薛,以为夏车正。”官名。为车官之长,掌管车服等事。《左传·定公元年》:“薛宰曰:薛之皇祖奚仲居薛,以为夏车正。”《竹书纪年》上说殷太

  •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简称侍卫马军司或马司。北宋初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而置,与殿前都指挥使司、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,分掌全国禁军之统领,兼总厢兵,统兵官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、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

  • 太子仆

    官名。秦、西汉为詹事属官。东汉隶太子少傅,员一人,秩千石,主东宫车马,职如太仆。三国魏沿置,与家令、率更令并称太子三卿,五品,属有丞。蜀亦置。晋朝为詹事属官,主车马及亲族,武帝太康八年(287) 进为

  • 太子典作局丞

    东宫属官。北齐太子典作局长官,流外。

  • 纲纪吏

    (1) 汉魏至南北朝谓郡县综理府事之吏,西汉称郡功曹、五官掾、督邮、主簿诸职为右曹吏,以其统领众务,高于列曹诸掾属,别称为纲纪吏。东汉后通称郡县综理府事之吏。《资治通鉴》卷九三“明帝太宁二年”胡三省注

  • 右骁卫府

    即唐朝十六卫之右骁卫,高宗龙朔二年(662)除府字。

  • 判太医局事

    官名。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)置,为太医局副长官,选差知医事者充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