逋逃之臣
逃亡的臣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受其逋逃之臣。”
逃亡的臣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受其逋逃之臣。”
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。由广西海北道肃政廉访司改立,仍置司静江,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。
1、行政区名,相当于县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列侯所食县曰国,皇太后、皇后、公主所食曰邑,有蛮夷(少数民族)曰道。凡县、道、国、邑千五百八十七。”其官有令、长、丞、尉。万户以上为令,不满万户为长;
官吏“工资”中给米的部分称俸米。参看“俸”、《清文献通考·国用·俸饷》。
官名。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(453) 置。为尚书省右士曹长官。后罢。
官名。掌养鸟兽。《诗经·召南·释驺虞》:“于嗟乎驺虞。”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卷三: “三家(齐、鲁、韩)诗皆以驺虞为天子掌鸟兽官。”官名。周有此官,掌天子的鸟兽。《周礼·春官·钟师》:“凡射,王奏驺
官署名。宋初置,为宦官机构。太宗淳化五年(994),改为黄门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为左、右卫府直荡属官,负责舆驾出入之侍卫。领直荡副都督。四品上。
苑名,汉置,掌养马,置专官管理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下·北地郡》:“归德(县),有堵苑、白马苑。”
县门下吏名。晋置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参见“县主记掾”。
官署名。明朝置,隶工部,设大使一人,正九品,副使一人,从九品。嘉靖(1522—1566)中革副使。掌收贮弓箭、弦条、盔甲等物。官库名。明置,掌贮河南等处解到盔甲、弓箭、刀等物,以备奏准支给。以掌库一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