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辇运司

辇运司

官署名。北宋初设三门白波发运司,掌陕西诸州自渭河、黄河、汴河起发纲运,供输京城开封,设发运使、发运判官各一人。仁宗时,改名三门白波提举辇运司,废发运使,以发运判官领其事,又置都大提举辇运公事一人,同提举辇运公事二人。又有广济河都大辇运司,掌京东诸州自广济河起发纲运,供输开封。神宗元丰五年(1082)改名清河辇运司,哲宗元祐元年(1086)改为广济河管勾催遣辇运司。


官署名。宋置,掌以时起发纲运,督其滞留,以供京师需用。(1)三门白波提举辇运司。掌陕西诸州自渭河黄河起发纲运,以供输京师开封。本称三门白波发运使,置发运使发运判官各一人。仁宗时废发运使,由发运判官领其事。后改名三门白波提举辇运司,置都大提举辇运公事一人,同提举辇运公事二人。(2) 广济河都大辇运司。掌京东诸州自广济河起发纲运,以供输京师开封。始设广济河催纲朝臣,后改称广济河都大辇运司。元丰与元祐年间,又分别改称为清河辇运司。与广济河管勾催遣辇运司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宗寺

    官署名。即宗正寺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宗正寺。官署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宗正寺为司宗寺,以司宗寺正卿与司宗寺大夫为正副长官。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参见“

  • 诸县督护

    州吏名。北魏置,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一八《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颂碑》列赵郡属吏甚多,有元氏督护一人,位在功曹之下。其职当在督护诸县,如汉代的督邮。

  • 西园八校尉

    官名合称。东汉灵帝中平五年(188)初置,领西园军,以镇压黄巾起义。据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李贤注引乐资《山阳公载记》,八校尉即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,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,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,赵融为助军

  • 西邸

    官署名,掌卖官。《后汉书·孝灵帝纪》:“初开西邸卖官,自关内侯、虎贲、羽林,入钱各有差。私令左右卖公卿,公千万,卿五百万。”

  • 四等爵

    爵位制度。指王、公、侯、子四等,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 (404) 废伯、男而置。后复设伯、男。

  • 左尚署丞

    官名。即左尚丞。

  • 四姓小侯

    指东汉樊氏、郭氏、阴氏、马氏四姓外戚子弟。明帝时崇尚儒学,特为四姓子弟立学,号四姓小侯。以其非列侯,或以年小获封,故称小侯。汉明帝称外戚樊氏、郭氏、阴氏、马氏四姓子弟为小侯。因其非列侯,故称小侯。《后

  • 四方献言详定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顺帝至正十七年(1347)设,秩正三品。掌考四方陈言,择善上达干皇帝。置详定使、副使、掌书记各二员,由中书官提调。

  • 凭由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哲宗元祐元年(1086),用司马光言,以比部之事归户部,设凭由、理欠、勾覆等案掌之。三年罢,其事复归比部。

  • 副元帅

    武官名。为元帅、都元帅或大元帅的副职,参见“元帅”、“都元帅”、“大元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