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辅国大将军

辅国大将军

官名。新莽末刘永割据政权置,任其弟刘防为之。三国蜀后主景耀四年(261) 复置,迁尚书令董厥为之,与诸葛瞻共同辅政。三国魏末亦置,二品。西晋初,不置司马,不给官骑,王濬任职后,“诏依征、镇给五百、大车,增兵五百人为辅国营,给余骑百人,官骑百人,置司马。”(《晋书·王濬传》)二品,禄与特进同,如开府则位从公,进为一品。十六国西秦、后凉亦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二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二品。唐初为正二品武散官,太宗贞观(627—649)中改为从二品武散官。北宋前期为正二品武散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

杂号将军名,汉置,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刘永传》:“永闻更始政乱,遂据国起兵,以弟防为辅国大将军。”三国蜀置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·瞻》:“景耀四年,为行都护卫将军,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共平尚书事。”三国魏末也置。其后,晋、北魏等置。唐、宋为二品武散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库部曹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齐度支尚书所属有库部曹,“掌凡是戎仗器用所须事”,以郎中一人为主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

  • 前锋参领

    官名。清朝前锋营之将领。顺治元年(1644) 定前锋营编制时称 “噶布什贤章京” 。十七年,定汉名为前锋参领。位于前锋统领之下,共八人,左、右翼各四人。正三品。掌分辖营众,以备警跸宿卫。康熙 (166

  • 学部尚书

    官名。为学部的长官,见“学部”。

  • 正八品土官

    文职土官名。清制,贵州省置三人,广西省置一人,均不理本地方民族事务。

  • 掌宾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始置,二十四掌之一,属尚仪局。员二人,从九品,唐朝改正八品。为司宾、典宾之佐,协掌宾客参见、朝会引导、宴会赐赉之事。宋、金悉如唐制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后归其职于宦官。女官名。唐、

  • 屯田部

    官署名。明初工部四属部之一。洪武六年(1373 ) 置,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四人,掌屯田、抽分、薪炭、夫役及坟茔营造制式等。十三年,改屯部。二十九年,再改屯田清吏司,遂为定制。

  • 御辇院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,掌乘舆步辇供奉及宫闱车乘之事。设监官三人,以诸司使及内侍充任。下设供御指挥使、副兵马使、供御辇官、次供御辇官、下都军使等,分掌轮流擎御辇,荷负御衣箱,伺候宫中及外戚用车舆。南宋沿置,设

  • 都水清吏司

    官署名。简称都水司。明清工部四司之一。掌理川泽、陂池水利之事,修筑道路、津梁、备造舟车、织造布帛、制作卷契、画一量衡之器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置,设郎中五人,员外郎一人,主事七人。南京工部都水清

  • 太子司议郎

    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(644) 于太子门下坊置,员二人,正六品上,掌东宫侍从规谏,驳正启奏,并记注皇太子出入动静及宫内祥瑞、宫长除拜、死丧等事,岁终送史馆。高宗龙朔二年 (662)改门下坊为左春坊

  • 折冲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兴平(194—195)间孙策置。《三国志·太史慈传》:“ (慈) 还吴,授兵,拜折冲中郎将。”官名,东汉末年孙策置,掌领兵征伐或镇守、宿卫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:“(孙策)即署门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