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译经润文使

译经润文使

官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(982)译经院建成,中设润文堂,以大臣为译经润文官,润色所译经文。真宗天禧五年 (1021),以宰相为译经润文使。仁宗天圣三年 (1025),又以宰相充任。后皆由宰相兼领,但在麻制中不入衔。庆历三年 (1043),始令于麻制中入衔。神宗元丰五年 (1082) 罢。


官名。宋太平兴国中,置译经院于太平兴国寺,聘请梵学僧人翻译新经,以大臣为译经润文官,对所译经文进行润色。天禧中开始以宰相丁谓为译制润文使,天圣三年(公元1025年)又以宰相王钦若为之。此后例以宰相领此使,惟任命宰相的制书中不列此种兼衔,庆历四年(公元1044年)后始列此衔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倢伃

    女官名,也是皇帝的妃子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:“至武帝制倢伃、娙娥、傛华、充依,各有爵位……倢伃视上卿,比列侯。”《汉书·外戚传·孝宣许皇后》:“曾孙立为帝,平君为倢伃……大臣知指,白立许倢伃为皇后。”

  • 大宗正府

    官署名。金朝掌理皇族政务,章宗泰和六年 (1206) 因避讳改为大睦亲府。元朝置于世祖至元十七年 (1280),掌怯薛及诸王、驸马投下蒙古人、色目人诉讼等务,以蒙古诸王为府长,怯薛人员奉旨署事,定秩为

  •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

    参见“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”。

  • 飞龙苑

    官署名。西夏元昊建国初期设置, 掌御马供养事宜。

  • 协理图撒拉克齐

    见“图撒拉克齐”。

  • 御前行走

    清朝侍卫之一种。次于御前侍卫。掌翊卫近御,常日直班内廷。于蒙古王公内特简,无定员。由御前大臣统领。武官名。清置,见“御前侍卫”。

  • 比命士

    此言其官俸比命士,命士官秩五百石。《后汉书·百官一》:“汉初掾史辟,皆上言之,故有秩比命士。”

  • 右译长

    官名。汉朝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频繁,多置有译长,或分左、右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,卑陆国有左、右译长各一人。官名,汉时西域卑陆国等置,掌翻译。汉时西域诸国与汉朝来往,需要翻译,故西域诸国都置译长,有的分左、

  • 车舍人

    官名。战国卫置。主管驿车传递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 “昔者赵氏袭卫,车舍人不休傅(传)。”鲍彪注: “主车者。傅,作传。”

  • 包衣牛录摆牙喇

    即“包衣摆牙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