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议郎给事中

议郎给事中

官名,属郎中令,掌议论得失。《后汉书·桓谭传》:“大司空宋弘荐谭,拜议郎给事中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神乐署

    清朝乐部所属之机构。掌管郊庙祠祭奏乐事务。乾隆十九年(1754)改神乐所置,设署正,署丞为长官。下设协律郎五人,司乐二十五人,乐生一百八十人,舞生三百人。宣统三年(1911)并入典礼院。官署名。清置,

  • 祠禄官

    祠禄官,也称“祠禄”。宋神宗时实行新政,怕官员年老不能胜任,便罢其原职,令其管理道教宫观,无职无事,借名食俸,称为祠禄官。原来是宰相的任宫观使,宰相以下的任提举,再次的任提点。参看《宋史·职官志》。

  • 寿光学土

    官名 南朝梁所置文学侍从之臣。《陈书·文学·岑之敬传》: “寻为寿光学士、司义郎。”

  • 太府监丞

    官名。金元太府监的佐官,金制秩从六品,员额二人。元制秩从四品,员额五人。参见“太府监”。

  • 从事祭酒

    官名。东汉末州府属官,常为荣誉散职。位在治中从事下。官名,东汉末年置,为州府属吏,散职,无固定人数,地位尊显,多以年高博学者为之。汉末蜀益州、荆州也置。

  • 小内史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,北周春官府内史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职掌参见“内史中大夫”。

  • 大礼五使

    官名合称。五代、宋朝皇帝亲行祭祀、大礼时临时设置,事讫则罢。唐穆宗长庆(821—824)以后,设礼仪使,以太常卿为之,大礼使以御史中丞为之。哀宗时又设仪仗使。五代后梁以河南尹为大礼使,另置礼仪使、仪仗

  • 太子友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前凉置,掌辅翊太子。郭荷曾任此职。

  • 小吏部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吏部司次官,亦称吏部下大夫、小吏部。员一人,佐吏部中大夫掌官员的选举与迁转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为吏部长官,称吏部下大夫。宣

  • 江西科

   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