讨夷将军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间曹操置,三国魏、南朝梁、北魏沿置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,普通六年(525)刊正将军名号后罢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七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七品。
杂号将军名,东汉献帝年间曹操置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其后,三国魏、南朝梁、北魏也置。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间曹操置,三国魏、南朝梁、北魏沿置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,普通六年(525)刊正将军名号后罢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七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七品。
杂号将军名,东汉献帝年间曹操置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其后,三国魏、南朝梁、北魏也置。
唐五坊之一,以鹞坊奉御为主官。见“五坊”。
官名。 北魏置宿卫禁军中的下级官吏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九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武官名。汉置,掌军中武库。杜钦曾为大将军武库令, 见《东汉会要·职官二》。
官名,汉置,西汉初,承秦有中谒者令,汉武帝因游宴内庭,遂改中谒者令为中书谒者令,并置仆射。汉宣帝时弘恭为中书谒者令,石显为中书谒者仆射。仆射为令之副,与令共掌出入奏事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少府》、
吐蕃君长的称号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“其俗谓强雄曰赞,丈夫曰普,故号君长曰赞普。”
见“哈的”。
官名。辽朝永昌宫长官,北面官。总领永昌宫军民各项事务。下设副使、太师、太保、侍中等职。
官名。隋于诸王府置铠曹行参军,唐武德中改为铠曹参军事。置于亲王府,员额二人,秩正七品下,掌仪卫兵杖。贞观中废。
即“江淮行省”。
“左光禄大夫”的省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