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计吏

计吏

见“上计吏


官名,汉置,为“主计吏”的简称。战国时期和秦汉两朝,郡守和王国相每年要把本郡本国的人口、钱粮、赋税、垦田、盗贼、狱讼等“计划”预先送朝廷,到年终再总结汇报执行情况,这执行情况的汇报本子称“计簿”,送“计簿”汇报称为“上计簿”。初为郡守、王国相亲带“计簿”汇报,后改为以郡丞、王国长史为“使者”汇报,这送“计簿”汇报情况的“使者”称为“上计吏”,简称“计吏”;那随行的下属官吏称“上计掾史”,简称“计掾”或“计史”。《后汉书·张堪传》:“帝尝召见诸郡计吏,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。蜀郡计吏樊显进曰:‘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,其仁以惠下,威能讨奸。前公逊述破时,珍宝山积,捲握之物,足富十世,而堪去职之日,乘折辕车,布被囊而已。’帝闻,良久叹息,拜显为鱼复长。方征堪,会病卒,帝深悼昔之,下诏褒扬,赐帛百匹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摆达喇布勒哈峰

    即“拜他拉布勒哈番”。

  • 中尚食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。属中侍中省,以中尚食典御为长官,员二人,下设丞二人,监四人,皆由宦官担任。管理皇帝的饮食事务。官署名。北齐置,掌储供宫中食物。其官有典御、丞、监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·中侍中省》。

  • 平准行用库

    即“平准行用交钞库”。官库名。元置,属路总管府。设官有提领、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

  • 方舞郎庶长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统方舞郎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从五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
  • 前卫都指挥使

    官名。元至元十六年(公元1279年)置, 为京城侍卫军之一,属枢密院。掌宿卫扈从,并兼屯田事务。国有大事则调度之。秩正三品,以都指挥使为主官,员额三人;下设副都指挥使二人,秩从三品,佥事二人,秩正四品

  • 仓部长史

    官名。麴氏高昌国仓部长官。职掌同尚书。员一人。参见“仓部”。

  • 废员

    历朝对因罪、因过革职归旗或四籍住闲官官之称呼。

  • 佥宣政院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宣政院的佐官,秩正三品,员额三人。

  • 马军行司

    官署名。南宋孝宗乾道七年(1171)置于建康府(治今江苏南京),统侍卫马军司移屯军队。因设于临安之外,故称。迄南宋后期不变。

  • 奔走

    官名。新莽置,亦作“犇走”。为四友之一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 “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,秩以大夫”。“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,博士李充为犇走,谏大夫赵襄为先后,中郎将廉丹为御侮,是为四友”。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