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肃政廉访司

肃政廉访司

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。秩正三品。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(1291),由提刑按察司改名,简称监司、宪司。定制设二十二道,分属于中台、南台、西台管辖。成宗大德九年 (1305) 五月,改为详刑观察司。十月,复改为肃政廉访司。设肃政廉访使二员,正三品; 下设副使二员,正四品; 佥事四员,正五品; 经历一员,从七品; 知事一员,正八品。掌地方监察之事。


官署名。元代建国初期,设立提刑按察司;世祖至元六年,以提刑按察司兼劝农事;二十八年,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,后定为二十二道,每道谦坊使二人,正三品;副使二人,正四品。内八道,属御使台;江南十道,属江南行台;陕西四道,属陕西行台。掌察所辖道之官吏、狱讼,兼管农业。见《元史·百官二·肃政廉访司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宅使

    官名。唐朝于诸王府置。五代沿置,为诸司使之一。宋初属西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 定为同六品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

  • 典农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见“典农署”。

  • 扬州行省

    即“江淮行省”。

  • 左千牛卫

    禁卫军指挥机构。唐朝十六卫之一,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左奉宸卫置,设大将军一员、将军二员、中郎将二员,与右千牛卫统率亲近禁军,共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,不领府兵。受朝之日,侍列于御座左、右,职任

  • 督理钱法侍郎

    官名。明清户部钱法堂主官。明天启五年(1625)设,一人。掌理宝泉局鼓铸事宜。清顺治元年(1644)以满、汉右侍郎兼理钱法堂,分掌宝泉局、直省铸钱局及宝源局鼓铸事宜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撤。官名

  • 王会司郎中

    官名。即“王会清吏司郎中”。

  • 郡兼理司法行政长官

    自秦至西汉,地方实行郡县二级制,郡直接中央;自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州县之间的一级地方政府。隋炀帝与唐玄宗时又两度改州为郡,此后州郡仅为互名,如宋代无郡的建置,而常以郡代称州。郡的行政长官是太守,兼理司法

  • 行中书省右丞、左丞

    官名。元置,见“行中书省”。

  • 安徽司员外郎

    即“安徽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
  • 提中关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龙江关(即天京海关)的稽查与税收事务。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知非子《金陵杂记》记天京地区设有三个税关:“于是首逆又设关卡三道,以防偷漏,其名为伪天朝提中关、提头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