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考功司

考功司

官署名。即“考功”。


官署名。(1) 隋始置,主文武官吏考课,为吏部四司之一。司的长官,隋初称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考功郎中一人,从五品上;员外郎一人,从六品上。掌考核文武百官的功过善恶及其行状。所属有主事三人,令史十五人,书令史三十人,掌固四人。五代亦置考功司。宋初置判考功司事一人,以带职朝官或无职事朝官充任。掌管审复太常寺所拟谥和幕职州县官、流外官年终考课之事。元丰改制,始以郎中、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。掌管文武官考课、磨勘、并升、资任的政令及名谥、碑碣等事。司内分十二案:六品案,七品案,八品案,曹掾案,令丞案,从义案,成忠案,资任案,检法案,校定案,知杂案,开拆案。所属有主事二人,令史十人,守当官十人,正贴司八人,私名十人。金元六部不分司。明清称“考功清吏司”,参见该条。(2)国民党政府置,属铨叙部,掌理关于公务员考绩考成审查事项,叙级叙俸审查事项及关于公务员其他成绩审查事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税课分司副使

    官名。明代于京师崇文门、德胜门设税课分司各一,分别设副使一人主管。参见“税课司大使”。

  • 官制用语,即量才授官。宋朝分选人注拟差遣窠阙为十等,每等为一选。第一选为两府司录,次赤令、留守、两府、节度、观察判官、少尹,顺次至第十选,为中下县、下县簿尉。

  • 驻泊钤辖

    见“驻泊”。

  • 副催长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以及钱粮衙门等机构均置。位催长下,负责催办具体事务。自九品至无品级不等。

  • 祠仁德掾

    官名,东汉置,为县佐吏,掌祠祀事。常山国元氏县令下有祠仁德掾、史各一人,掾为正,史为副。见《隶释·三·无极山碑》。也有人认为是郡佐吏。

  • 书写房

    官署名。明崇祯十七年(1644)三月,李自成农民军入北京后改明中书房而置。职掌仍因袭明朝旧制。

  • 封驳案

    见“封驳房”。

  • 房主

    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置,有“采蓺房主”、“南房主”等,参见有关各条。

  • 东平兵马指挥司

    官署名。简称东平兵马司。元朝于顺帝至正十年 (1350) 十月置,掌辖境防御、捕盗等职。置都指挥、指挥各二员,副指挥四员。

  • 都知蕃落使

    官名。党项置。本唐、五代、宋时领州内蕃部事宜的党项首领,李继迁曾任此职,较低者似为管内押蕃落使,或押蕃落使。李德明在位时亦设,为定难军府属官,主管党项部落事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