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翰林兼国史院

翰林兼国史院

官署名。元中统初,世祖以王鹗为翰林学士承旨,未立官署。至元元年(公元1264年)始置翰林学士院。四年(公元1267年),改为翰林兼国史院。二十年(公元1283年)与集贤院合并,称翰林国史集贤院;二十二年(公元1285年)集贤院分立,复旧称。掌拟写诏令、纂修国史及备咨询。置翰林学士承旨、学士、侍读学士、待讲学士、直学士,属官有待制、修撰应奉翰林文字、编修官、检阅、典籍、经历、都事、掾史、译史、通事、知印、蒙古书写、接手书写、典吏、典书。下辖回回国子监。每逢夏季元帝巡幸上都,翰林国史院官员扈从,则置上都分院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庙祭器法物库监

    官名。宋朝置,员二人,隶少府监,掌祭祠器服等物品。

  • 司农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司农上士佐官,员一人,正二命。

  • 开府将军

    武官名。西魏与北周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,每军置一开府将军,秩九命,分统一军,其员额约二千人。隋初改为骠骑将军,为骠骑府的主官。参见“府兵制”。

  • 白龙氏

   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见“太皞”。

  • 严威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五德将军之一。武帝天监七年 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六班,普通六年 (525) 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六班。陈置为五威将军之一,拟四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见

  • 黄龙府学

    辽朝官立学校。掌教授黄龙府附近生员。始置于道宗清宁元年(1055),设博士、助教等职。

  • 朵甘思元帅府

    “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府”的简称。

  • 提点坑冶铸钱司

    宋代提举坑冶钱公事的官署,见“提点坑冶铸钱公事”。

  • 州军府东西曹掾

    官名。汉代公府置东西曹掾,东汉末年州牧亦置此职。魏晋南朝时州军府亦有置此职者,《陈书·张种传》记梁“武陵王为益州刺史,重选府僚,以种为征西东曹掾”。既有东曹掾,当亦应有西曹掾。参见“公府东曹”、“公府

  • 大著作郎

    即“著作郎”。《晋书·百官志》: “著作郎一人,谓之大著作郎,专掌史任”。详见“著作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