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经济部

经济部
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行政院。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裁撤实业部与建设委员会成立经济部,并将全国经济委员会的水利部分及军事委员会的第三部、第四部合并于经济部。掌理全国经济行政事务。设部长一人,综理部务;政务次长、常务次长各一人,辅助部长处理部务;参事四至六人,撰拟审核本部的法案、命令;秘书六至十人,分掌部务会议及长官交办事务,司长七人,分掌各司事务;科长十七至三十三人,科员一百三十至二百人,承长官之命令办理各科事务;技监二人,技正二十人,技士二十八人,技佐二十至三十人,会计长、统计长各一人,分理各项事务。因事务上必要得聘用顾问及专门人员,并得酌用雇员。部内设总务、管制、矿业 工业、电业、商业、企业七司;部的直辖机关有资源委员会、矿冶研究所、地质调查所,中央工业试验所。农本局,全国度量衡局,燃料管理委员会及工矿调整处等。民国三十七年(公元1948年)五月十三日重新修正公布《行政院组织法》,取消经济部设工商部,次年三月二十一日又修正公布《行政院组织法》,行政院缩小编制,取消农林、工商两部,复设经济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府兵制

    北周太祖宇文泰为西魏丞相时创建。西魏大统年间(公元535—551年)宇文泰采用苏绰的建议,仿《周礼》六军之制,在都督中外诸军事之下设六个柱国大将军以领兵,每一柱国大将军之下辖两个大将军,每一大将军之下

  • 公国官

    官类名。公国既是政区,也是三国至晋地方政权组织形式之一,其地位略同于县。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说:“诸公国,员职如王国。山阳公国,置督军一人。”晋亦置公国,《晋书·职官志》说:“郡侯、县公亦如小国制度。

  • 宗室侍卫

    官名。清朝侍卫中之一种。康熙三十七年(1698)设。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。初无定额,雍正七年(1729)定员九十人,一等九人,每旗三人; 二等十八人,每旗六人; 三等六十三人,每旗二十一人。品

  • 考功司

    官署名。即“考功”。官署名。(1) 隋始置,主文武官吏考课,为吏部四司之一。司的长官,隋初称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考功郎中一人,从五品上

  • 州军府功曹参军

    官名。《书钞》六九引孙绰所作《功曹参军驳事笺》说:“纲纪居管辖之任,以纠司外内,驳议弹劾,诚无所拘。然所以献可替否,扶直绳违也。”此处所述纲纪之任,虽非专指军府而言,然可知军府功曹之职亦在于纠驳献替。

  • 卫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卫所制度,各卫均置,设指挥使一人,正三品,指挥同知二人,从三品,指挥佥事四人,正四品,镇抚司镇抚二人,从五品,及经历司经历等官,多为军官世袭之职。掌本卫军队,外卫统于都司、行都司或留守司,

  • 国夫人

    命妇称号。唐朝一品及国公妻封之,母为国太夫人。宋朝以封宰相、使相、三师、三公、王、侍中、中书令之妻。明朝亦用以封公之妻或继妻。外命妇名。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记高帝建元元年(公元479年)加寻阳公王敬则

  • 羽林左卫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明洪武中始置羽林左卫,永乐以后沿置,为上直亲军之一,掌守卫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。以指挥使为主官,下辖千户所。

  • 直水

    关吏名。南朝置。《隋书·食货》:“又都西有石头津,东有方山津,各置津主一人,贼曹一人,直水五人,以检察禁物及亡叛者。其获炭鱼薪之类过津者,并十分税一以入官。”

  • 驾部郎

    官名。魏晋南北朝尚书省驾部曹长官通称。亦称驾部郎中,资深者可转侍郎。魏、晋、宋六品,梁五班,陈四品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郎中为五品上,郎从五品中,二十三年皆称郎中,六品,仍可通称为郎; 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