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上古时代掌管土地事务的官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 “土正曰后土。”杜预注: “土为群物主,故称后土。”古代田官名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土正曰后土。”又“共工氏有子曰句龙,为后土……后土为
官名。东魏置。《周书·裴文举传附高宾传》:“(高宾) 仕东魏,历官至龙骧将军,谏议大夫、立义都督。”
官名。唐置,由监察御史二人充任,属御史台察院。其职掌是每月巡视刑部、大理、东西徒坊、金吾、县狱,不限次数,一月一代。开元以后以殿中侍御史为左右巡使,此职遂停。参见“左右巡使”。
奉,通俸,又称俸禄,就是官吏的薪水、工资。古代官吏的级别用多少石谷表示,如二千石、六百石、三百石。但实际给的谷数比官级的石数少,而且多是给一半钱、一半谷或米。月奉,就是每月实得的谷数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
官名。元置,为徽政院的佐官。见“徽政院”。
“外殿中监”省称。官署名。指都水监所属都水局。宋代都水监在澶州置局,号称外监,掌治河渠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五·都水监》。
官名。清朝内阁属官。掌缮写之事。额设四十六人,满洲四十人,蒙古六人。
西汉文帝时南越王赵佗见汉使者时自称蛮夷大长。大长,犹言“首领”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“陆贾至南越,王甚恐,为书谢,称曰:蛮夷大长老夫臣佗……”
官名。北齐置。太子内坊次官,不入品。隋及唐初沿置,设二人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)置为太子内坊局次官,员二人,从七品下。
参见“台吉”。1、官名,清朝在内蒙古各旗设此官,又称协理台吉,辅助扎萨克管理旗务。西藏达赖喇嘛及班禅喇嘛各设有一等台吉一人,协助办理藏务。2、爵名,清朝蒙古贵族封爵的第七等爵称台吉,又称“塔布囊”,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