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藩院则例馆
清代专修理藩院则例的机构。属理藩院,不定期开设。《理藩院则例》编订于康熙时,乾隆时作过修订,但未专门设馆。嘉庆十六年(公元1811年)四月始置则例馆,设纂修官四人,校对官八人,翻译官、誉录官各十人,从理藩院司员、笔帖式中选派;供事二十人,由书吏、贴写书吏内选派。二十年(公元1815年)修订完成汉字本。此后,道光三年(公元1823年)、光绪十六年(公元1890年)均曾开馆修订过《理藩院则例》。光绪三十二年(公元1906年)理藩院改为部后,其则例亦改称《理藩部则例》。
清代专修理藩院则例的机构。属理藩院,不定期开设。《理藩院则例》编订于康熙时,乾隆时作过修订,但未专门设馆。嘉庆十六年(公元1811年)四月始置则例馆,设纂修官四人,校对官八人,翻译官、誉录官各十人,从理藩院司员、笔帖式中选派;供事二十人,由书吏、贴写书吏内选派。二十年(公元1815年)修订完成汉字本。此后,道光三年(公元1823年)、光绪十六年(公元1890年)均曾开馆修订过《理藩院则例》。光绪三十二年(公元1906年)理藩院改为部后,其则例亦改称《理藩部则例》。
市的等级之一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九年(公元1928年)七月改特别市为院辖市。其时共有南京、上海、北平、天津、青岛、汉口六个院辖市。次年汉口市改隶湖北省政府。二十一年(公元1932年)议决西安为院辖
官名。明朝置为各卫副长官,每卫四人,正四品,与指挥使、指挥同知共掌本卫事务。清朝于甘肃、云南土官中设,正四品,掌所属土兵事务。参见“指挥使”。
专职道员名。清初在福建设置,后废,以沿海巡道兼巡海之事。
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后置,有参军事员。
清朝河道总督之俗称。清朝对河道总督的别称。见“河道总督”条。
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设置,以局长为主官,局内分设枪炮、材具二科。北洋政府时期改称“军械司”,参见该条。
官署名。明永乐元年(1403)于北京行部下置。分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曹。刑曹置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四人,照磨、检校各一人,司狱一人。其余五曹分置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各一人。后户曹增主事三人。十八
官名。见“昭文馆”。
官署名。明朝南京军政衙门之一。永乐十八年(1420)迁都北京后,以原南京行在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,留南京之五府,加“南京”二字。洪熙元年(1425)复以南京为京师,遂去“南京”二字。正统六年(144
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有典妇功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掌理妇人从事女工的法式,以女工之事教导及督促嫔妇内人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典妇功奄中士,正二命;典妇功奄下士,正一命。属天官府司内上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