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江浙等处财赋都总管府

江浙等处财赋都总管府

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三品,隶中政院,掌江南没入赀产课赋,以供内储。设于武宗至大元年(1308)。置达鲁花赤、都总管、同知、副总管各一员。下辖平江、松江、建康三处提举司。


官署名。元至大元年(公元1308年)置,属中政院。秩三品,掌江南没入赀产,课其租赋,以供内储。设达鲁花赤、都总管各一人,并正三品;同知一人,正五品;副总管一人,从五品,经历一人,从七品;知事一人,从八品;照磨一人,提控案牍一人,从九品;吏员有译史、令史、奏差、典吏。所属机构有平江、松江、建康等处三提举司及丰盈库、织染局各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,置大理都元帅府;至元十八年(1281),改为大理威楚金齿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掌大理路(今云南大理)、威楚路(今云南楚雄)、建宁路(后改顺宁府,今云南凤庆)、镇康路

  • 大行令

    官名。①西汉景帝中六年(前144) 由典客改名(一说中二年已改)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又改名大鸿胪。参见“大鸿胪”。②西汉武帝太初元年由行人令改名,为大鸿胪属官,秩六百石。协助大鸿胪掌管安排诸侯王

  • 太公祖

    清朝地方士绅对巡抚、布政使、按察使,以及道台、知府的尊称。

  • 司仆寺卿

    官名。见“司仆寺”。

  • 九条巡察诸州,

    九条的内容为: “一曰决狱科罪,皆准律文;二曰母族绝服外者,听婚;三曰以杖决罚,悉令依法;四曰郡县当境贼盗不获者,并仰录奏;五曰孝子顺孙义夫节妇,表其门闾,才堪任用者,即宜申荐:六曰或昔经驱使,名位未

  • 五台

    即唐代的尚书省、门下省、中书省、秘书省、御史台。高宗龙朔二年,改尚书省为中台,门下省为东台,中书省为西台,秘书省为兰台,御史台为宪台,合称五台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尚书省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门下省、

  • 小朝官

    官名统称。北宋前期以称太子中允、太子赞善大夫、太子中舍、太子洗马。

  • 文书名。指平级官署之间传递公文,如汉、魏。唐朝制度,诸司自相质问,其义有三: 关、刺、移。移,谓移其事于他司。移则通判之官皆连署京师诸司,有移下诸州者,必由尚书都省以遣之。宋朝各级官府之间文书往来称“

  • 节骑郎

    官名。南朝宋置,掌皇帝出行仪仗行列等事务之侍从官。

  • 书干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九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后无此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