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汉忠将军

汉忠将军

将军名号。东汉初置。光武帝时有汉忠将军王常,见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。


杂号将军名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汉忠将军王常为横野大将军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讨秽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新莽置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有讨秽将军严尤。杂号将军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诛貉将军阳俊、讨秽将军严尤出渔阳。”

  • 纳言

    官名。①亦作“内言”。相传舜时有此官,职掌承上启下,传宣上命,受纳奏言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命汝为纳言,夙夜出入朕命,惟信。”孔安国传:“纳言,喉舌之官也。听下言纳于上,受上言宣于下,必信也。”战国亦置

  • 运输科

    海关海事部的一科。见“海事部”。

  • 邮传部承政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邮传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设。掌承办机密,考核司员,筹核经费,典守部库等事宜。置左、右丞各一人掌厅事,并设佥事二人,员外郎二人,主事二人,小京官二人。

  • 副军校尉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领兵大臣年迈有病,则任其子为之,协助处理军务。《三国志·吕范传》:“后范寝疾,拜(子吕据)为副军校尉,佐领军事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掌领兵征伐或驻守,或佐主帅处理军务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

  • 归义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职掌不详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

  • 县的等级之一。金制有剧县,为赤、京、剧、次剧、上、中、下七等县的第三等,亦称次赤,为二万五千户以上的县。

  • 司烜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司烜氏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司要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司烜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罢。参见“司烜氏”。

  • 新官令

    官名。战国楚曾(即随)等国置。曾侯乙墓出土竹简所载有“新官令”官职名。

  • 庶常馆教习

    官名。翰林院庶吉士简称庶常,进士改庶吉士未授职以前,特派大臣督其课业,称为庶常馆教习。参看“翰林院庶吉士”条。官名。清代沿明制在翰林院设庶常馆,为新进士深造之所。每科殿试后,选文学、书法优长之新进士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