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民部

民部

官署名。十六国后凉、后燕均置,设尚书为长官。麴氏高昌国置为八部之一,设长史、司马为正、副长官。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 (546)改尚书三十六曹为十二部,此为十二部之一,隶尚书省,设郎中为长官,或说亦置尚书。至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建六官府,遂为地官府所辖诸司之一,协助大司徒卿,管理户口籍帐。设中大夫二员为长官,属官有民部吏上士、民部吏中士等,领诸乡伯中大夫、左右遂伯中大夫、稍伯中大夫、县伯中大夫、畿伯中大夫、州长上士、党正旅下士等。北周沿其制。隋文帝开皇三年 (583)改度支为民部,为尚书省六部之一,职掌财赋户籍,设尚书为长官; 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增设侍郎一员为次官,领度支、民部 (人部)、金部、仓部四司。唐初沿置,高宗永徽元年 (650)因避太宗讳,改名户部。又,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 改户部四属部之首的总部为民部,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员为正、副长官,主事四员,职掌省府州县土地户籍。二十三年分四属部为十二部,遂罢。


官署名。隋开皇三年,改度支为民部,统度支、民部、金部、仓部四曹。唐高宗永徽初,因避太宗李世民讳,便改民部为户部,掌全国土地、人口户籍、赋税财政等。见《文献通考·职官六·户部尚书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户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乙科

    ①官制用语。汉代选拔官吏考试的第二个等级称乙科,在甲科之下。唐代明经分甲、乙、丙、丁四科,进士分甲、乙两科。② 明、清称举人为乙科。指科目的第二等,明清时作为举人的代称。参见“甲科”。

  • 雎鸠氏

    官名。同“鸠氏”,见“鸠氏”条。

  • 漆工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北齐置漆工中士,正二命;漆工下士,正一命。掌漆作之事,属冬官府司色下大夫。

  • 南史

    官名。春秋齐置。太史属官,掌书国史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 “大史书曰: ‘崔杼弑其君。’崔子杀之”。“南史氏闻大史尽死,执简以往。”《新序·节士》:“(齐崔杼杀太史)南史氏,是其族也,闻太史尽死,

  • 郎仔辖

    官名。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之一。隶于噶伦。掌治拉萨街道之事。设五品官二人。

  • 科系

    官府制定的法令条规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科条既备,民多伪态。”

  • 税课使

    见“征收课税使”。

  • 宝直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朝直隶之铸钱局。乾隆九年(1744)置。设监铸官一人,以保定府同知充任。掌理本省鼓铸事宜。官署名,清朝河北省的铸钱机关,掌铸铜钱。见《清会典事例·户部·钱法》。

  • 医候郎

    阶官名。金太医二十五阶之第二十三阶,秩正九品下。元十五阶之第十三阶,秩正八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正九品下,称医候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太府少监

    官名。元朝置,为太府监次官,位在太府太监下,员五人,从四品。官名。金元太府监的佐官。金代秩从五品,员额一人,元代秩从四品,员额五人。参见“太府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