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正奉大夫

正奉大夫

官名。北宋前期置为正四品上阶文散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。徽宗大观二年(1108),又改右光禄大夫置,为正三品文臣寄禄官。金、元亦置,为四十二阶文散官第十二阶。金从三品上; 元从二品,宣授。明朝沿置为散阶,以授从二品文官。


官名。正奉大夫在宋代为文散官正四品上阶,金代为从三品上阶,元代为从二品上阶,明代为从二品加授之阶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文散官》、《金史·百官一·文官九品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·文散官》、《明史·职官一·吏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统领

    官名。① 南宋置,为各屯驻大军之统兵官。一般各军设二人,位都统制、统制之下,以为偏裨。② 郑成功设。其军队分为五军,下辖陆军七十二镇、水师二十镇。每镇有官兵一千二百人,各设提督、统领,掌一镇之军务。凡

  • 营务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地方督抚置。因督抚统兵,并多增募军队,故设此机构,负责办理军营行政。处设总办、会办等职,多以道、府文官充任。清代末期,提督、巡抚多增募军队,因此设营务处,以道、府文官担任总办、会办等,负责

  • 敦睦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

    即“敦睦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”。

  • 太子车舆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。属太子仆寺厩牧署,设丞。

  • 大左

    一说为官名,即“左师”,西周置。一说指朝王时百官所站立的行位,即指在王左立之“三左”。又一说认为指大师之在(王)左者。武官名。西周设置,《师��》说:“王乎

  • 北院副统军司

    官名,辽朝置,属北面官,为北院统军使之副,协佐统军使掌北院从军之政令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。参看“北院”条。

  • 翰林学士奉旨

    官名。见“翰林学士承旨”。

  • 运副

    官名。“转运副使”之简称。始见于唐。玄宗开元 (713—741) 中,裴耀卿为江淮转运使,以崔希逢等为副。宋朝置,为转运使之佐官。初掌随军供办军需,太宗以后,因转运使逐渐成为各路之长官,遂改为经度一路

  • 副榜

    科举考试的一种附加榜示。于正式录取名额之外,另取若干名列为副榜。元至正八年(公元1348年)中书省奏会试例取十八人外,再取副榜二十人,副榜之名始于此。明永乐中会试有副榜,给一些下第举人以做官的机会。嘉

  • 营缺

    清朝官缺之一种。指绿营兵武官的额定编制。在京巡捕营、各省督抚提镇统辖的水陆各营,及河标各营均是。其缺除少数为满洲缺外,大多数是由汉人充任的汉缺。但满洲、蒙古、汉军亦可用于汉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