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检点

检点

官名。太平天国朝上职官。起义之始即设。初期设三十六员,以殿前左一、殿前右二为序编次;至第十一始,去“前”字,依次类推,至殿右三十六检点止。奉命可统数军,行文称钦差大臣,总制以下皆听指挥。有功将士,常加恩(赏)检点虚衔,称殿前检点,不得与正检点并列。另有职同检点无定数。天朝后期设六爵,检点已成卑官。至天历丁巳七年(1857),己排至一百五十二号。


官名。也写作“点检”。从五代到宋初有殿前都检点、副都检点;掌侍卫扈从之事,为禁军首领。五代末,赵匡胤以后周都检点废周建宋。辽,金皆置。见《文献通考·枢密院·殿前司》、《辽史·百官四·南面军官》、《金史·百官二·殿前都点检司》,参看“都点检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截缺

    清朝铨选制度。指官缺月选之截止日期。凡月选,满洲、蒙古、汉军皆以上旬(即每月初五日),汉官以下旬(即每月二十五日),笔帖式以中旬(即每月二十日) 为截止日期。截前出缺、开缺为本月之缺,逾期为下月之缺。

  • 翊卫府郎

    见“翊卫府”。官名。宋置,掌侍卫,为翊卫府属员,位在中郎上。见《宋史·职官六·三卫官》。

  • 督理街道衙门御史

    官名。清朝工部督理街道衙门主官之一。掌本衙门之事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设,满、汉各一人,皆由工部拟定正陪,钦派充任,每年一更代。

  • 县兵曹

    县分职诸曹之一。汉始置,掌兵丁征集与输送。《隶释》一六《中部碑》有兵曹掾、兵曹史各一人。晋诸县置兵曹史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西魏置兵曹掾,西魏大统六年(公元540年)《建义都督巢山

  • 隆兴行省

    即“江西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
  • 小礼部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五月丁亥,改春官府大司礼为礼部,置为次官,省称小礼部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大司礼”。官名。见“礼部下大夫”。

  • 古伦额驸

    即“固伦额驸”。

  • 贼曹

    官署名。西汉丞相(三公)府所属诸曹之一,主盗贼事。东汉沿置,以掾主之,秩三百石。郡县亦置,掾秩百石。三国魏末大将军府亦置。咸熙(264—265)中相国府贼曹增属二人。晋朝公府所置,增属一人,至赵王伦为

  • 大名统军司

    军府名。金太宗天会十年(1132) 后置。统境内兵马。海陵王天德二年 (1150)罢。

  • 校人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① 掌马政。马官之长,春秋鲁国有此官。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: “校人乘马”,“命校人驾乘车。”《周礼·夏官》有校人,郑玄注: “校人,马官之长。”②主管沼泽池塘的小吏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