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杂号将军

杂号将军

地位较低、置废无常、无固定职掌的诸名号将军的泛称。汉朝除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及前、后、左、右将军等重号将军外,皆为杂号将军。魏、晋以后将军名号骤增,除上述将军外,领军、护军、四征、四镇、四安、四平、中、镇、抚三号及征虏、伏波等将军亦列为重号将军,唯宣威将军以下至偏、裨将军仍称杂号将军。


(1)在汉代指中朝近卫将军(大将军,骠骑、车骑、卫、前、后左、右将军)之外的列将军,多为掌征伐而设。(2)晋与南朝时将军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实际领兵的将军,多为禁卫军中的将领,一类是具有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其中作为优礼大臣的称为重号将军;名位低于重号将军,但亦可开府置僚属,使车服仪仗增尊的称为小号将军;此外的便是杂号将军。北朝的情形类似,如《隋书·百官志》所记北齐戎号自正二品至从九品,均用以褒赏勋庸,与实际的军事无涉。此类具有加官和散官性质的将军,至隋唐遂厘定为武散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直前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属太子左、右卫坊,掌东宫禁卫,从六品。隋朝罢。东宫武官名。南朝梁有东宫直前,胡颖曾任此职,见《陈书》。北齐置太子直前,属左右卫坊。见“左右卫坊率”。

  • 内侍省右班副都知

    官名。宋朝置,为宦官阶官,位在都知下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正六品。哲宗元祐 (1086—1093) 中,改为从六品。南宋复为正六品。

  • 管领诸路打捕鹰房民匠等户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大德三年(公元1299年)置,后拨隶中宫,属中政院。秩正三品,掌钱粮造作之事。设达鲁花赤、总管各一人,正三品;同知一人,正五品;副总管二人,从五品;经历一人,从七品;知事一人,从八品;提控案

  • 汉安都护

    官名,掌总统西方。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:“省扶风都尉,置安汉都护。”注:“扶风都尉,比二千石,武帝元鼎四年置,中兴不改,至此以羌扰三辅,故省之。置都护,令总统西方。”

  • 籍田丞

    官名。秦置,属治粟内史,为籍田令副贰。西汉因之。景帝后元年(前143)更属大农令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更属大司农。东汉省。官名,西汉置,属大司农,佐令掌籍田事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治粟内史》,

  • 伊吾司马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主伊吾卢屯田。明帝永平中留兵屯伊吾卢城,置宜禾都尉屯田。后时废时罢。至顺帝永建六年(131)复令开设屯田,置伊吾司马一人。官名,东汉置,掌伊吾卢屯田。明帝永平十六年,留兵屯伊吾卢城,置宜

  • 三等书记官

    官名。清末国子监所属职官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设,三人。掌文书案牍。

  • 左外兵郎

    官名。西晋分外兵郎置,为尚书省左外兵曹长官通称,亦称郎中,六品。属五兵尚书。东晋、南朝省并“外兵郎”。北魏复置,属七兵尚书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郎为从五品中,郎中五品上; 二十三年皆称郎中,六

  • 奏笺

    官文书名。宋朝官员、命妇进呈后妃、东宫的文字。

  • 宣葬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六品以下官死,朝廷赐资财助办葬事,差官传宣押赐,称宣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