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教官

教官

①《周礼》叙述的负责民众教化的官僚机构。以司徒为官长。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》: “乃立地官司徒,使帅其属而掌邦教,以佐王安抚邦国。教官之属,大司徒卿一人,小司徒中大夫二人”等。②学官统称。宋、元、明、清之府、州、县学教授、学正、教谕、训导等,通称教官。③ 军队中司教练之官统称。


1、掌管教化的官员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徒·序官》:“教官之属,大司徒卿一人,小司徒中大夫二人……,疏:“自此以下,至槀人,总六十官,皆是教官之属。”

2、掌管教育和学校的官员。前汉有郡文学;后汉有学官祭酒,曹魏有文学祭酒,蜀有典学从事;晋有儒林祭酒;宋齐梁陈有儒林参军、文学祭酒、儒林祭酒;北魏置郡博士,北齐和隋因之;唐代府置文学。其后,除辽代府置博士外,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府学皆置教授。州学,宋金置教授,元明清置学正。县学,元明清置教谕、训导。见《历代职官表第四十六表》。这些官员,统称教官,又叫学官,校官,掌管教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总制

    ①见“总督”。②官名。太平天国军中与地方之职官,起义之初即设。军中所设,共九十五员。为一军指挥官,监军以下悉归节制。以炎、水、木、金、土五字系衔,每字以下又有一至十九之数,自炎一总制至土十九总制依次类

  • 镇兵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七班,与翊师将军等代旧四中郎将; 普通六年(525)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七班。陈沿置,拟四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如加为镇兵大将军,

  • 台职

    ① 尚书台之职。《后汉书·郑弘传》: “弘奏以为台职虽尊,而酬赏甚薄”,“请使 (尚书) 郎补千石令,令史为长。”②魏、晋、南朝指朝廷禁省之官职。《晋书·范宁传》: “又郡守长吏,牵置无常,或兼台职,

  • 司天台少监

    官名。唐为司天台的副长官;金为司天台所设的官,其地位在司天台提点、司天台监之下,详见“司天台”。

  • 户部院

    官署名。五代始置,属三司。宋因之,为三部勾院之一,设勾覆官、判官各一人,判官以京朝官充任,掌勾稽天下所申金谷等物出纳帐籍,以察其差殊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随三司废。

  • 主泊山史

    县分职吏名。东汉置,见《隶续》一一《南安长王君平乡道碑》。因县境有泊潭山当平乡新道的要冲,故置吏以守护之。

  • 捧日都指挥使

    官名,宋置。宋代殿前司军有捧日左右厢,各有都指挥使为其长官。见《宋史·职官六》。

  • 直龙

    直龙图阁简称。

  • 遥辇乣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遥辇帐所属之乣军,设详稳等职。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诸帐官,掌遥辇帐兵马之事,设官有遥辇乣详稳、遥辇乣都监、遥辇乣将军、遥辇乣小将军。

  • 郡学祭酒

    学官名。晋置,见《晋书·虞溥传》,选学师中年高有德者充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