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掌讶

掌讶

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礼籍等级以迎宾客。《周礼·秋官》: “掌讶,中士八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四人,徒四十人”,“掌邦国之等籍以待宾客。若将有国宾客至,则戒官修委积,与士逆宾于疆,为前驱而入”。


官名。周设此官,掌接待迎送宾客。《周礼·秋官·掌讶》:“掌讶,掌邦国之等籍,以待宾客。若将有国宾客至,则戒官脩委积,与士逆宾于疆,为前驱而入。及宿则令聚柝,及委则致积,至于国宾入馆,次于舍门外,待事于客。及将币为前驱,至于朝,诏其位,入复;及退,亦如之。凡宾客之治令讶,讶治之。凡从者,出则使人道之,及归,逆亦如之。凡宾客,诸侯有卿讶,卿有大夫讶,大夫有士讶,士皆有讶。凡讶者,宾客至而往,诏相其事,而掌其治令。”讶:同迓,迎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理藩部宪政筹备处

    清宣统二年(公元1910年)设,办理筹备宪政事宜。下辖调查、编纂两科。参见“理藩部”。

  • 守捉使

    使职名。唐初于边要之地置军屯防,大者设军,小者设守捉、城、镇,而总领于道。守捉置使以领其属。安史之乱起,诸郡当冲者皆置防御守捉使。肃宗乾元元年 (758)置团练守捉使、都团练守捉使。其后,刺史皆得兼团

  • 中黄丞

    官名。详见“中黄令”。

  • 宗师上士

    即“小宗师上士”。

  • 陕西东路转运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地方官府,掌本路税赋钱谷仓库出纳、权衡度量之制。海陵王天德二年(1150),置于京兆府。长官为转运使、秩正三品。下设同知转运副使、副转运使、户籍判官等。参见 “转运司”。

  • 京师督学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学部兼领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设。掌京师教育行政事宜。辖师范教育、中等教育、小学教育三科。局长由学部奏派,局员由视学官内派充,另设译官任翻译。官署名。清末置,属学部。掌京师督学

  • 司盟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司盟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掌朝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司盟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司盟”。

  • 司准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属官,掌衡器的规格、标准,正二命。下设司准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  • 北火氏

    炎帝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见“炎帝”。

  • 典石匠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造石器。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