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强弩将军

强弩将军

官名。西汉武帝元狩元年(前122)置,以李沮任之,统兵伐匈奴。两汉为杂号将军,省置无常。三国魏末,司马昭受封晋王后,置以掌宿卫。西晋武帝太康十年(289),立弩营,以为长官,充任皇帝侍卫。初员一人,东晋末桓玄篡立后,增置员数。魏、晋皆四品。南朝宋太宗泰始(465—471)以后,多以军功得之,无复员限,成为将军名号,五品。齐沿置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四班,陈八品、秩六百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四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从七品上。北齐属左、右卫府,员二十五人,从七品上。


将军名号。汉武帝时李沮为强弩将军,宣帝以许延寿为强弩将军;至东汉,强弩将军为杂号将军。晋太康十年,立射营、弩营,置积射、强弩将军主之。宋太宗泰始以来,多以军功得此官。见《宋书·百官下》。齐、梁、陈、北魏、北齐沿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营官

    官名。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一。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。前藏设五品官十九人,分辖十大营,后藏设三品官四人,分辖三大营。缺出以小营官调补,以小中译补放。唐古特官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属唐古特营官。掌管地方行政、

  • 治民长

    官名。北魏初置。《魏书·奚牧传》:“太祖录先帝旧臣,又以牧告(刘)显之功,拜为治民长。”

  • 军谘使

    官名。清末军谘处总务厅之长官。宣统元年(1909)置,二人,以协都统(从二品)、正参领(正三品)充。掌综理众务。三年,改隶军谘府。

  • 印章

    汉朝制度,官秩六百石至二百石的官,其印称“印”;官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其印称“章”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凡例秩比二千石以上,皆银印青绶,光禄大夫无。”注:“师古曰:《汉旧仪》云:六百石、四百石至二

  • 五威中郎将

    官名,西汉末年更始所置。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刘玄刘盆子列传》:“(更始封)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。”

  • 内谒者兼司宝

    官名。金置,属给事局。掌傧赞受事兼司中宫印玺。员额二人,以内直充任,秩从六品。

  • 东北路行军都统所

    即“东北面行军都统所”。

  • 诏授

    官制用语。即下诏除授官职,适用于较高级官员的任命。《隋书·百官上》: “(南朝陈定官品并遵梁制) 为十八班,而官有清浊,自十二班以上并诏授,表启不称姓。自十一班至九班,礼数复为一等。”

  • 巡段江工司

    海关海事部巡工科洋员。地位次于巡江工司。见“海事部”。

  • 圜土

    监狱名。应劭《风俗通》谓“三王始有狱”,意思是中国到夏商周才开始有监狱。此种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规律。夏代的监狱叫做圜土,今本《竹书纪年》说:“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”,其所指年代虽不能确信,但反映了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