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官名。① 国王师傅。相传殷朝已置,西周、春秋战国沿置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 “师也者,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”,“《记》曰: ‘虞、夏、商、周有师保。’”其后不设。西晋武帝复置为王国官,掌辅导诸王。后避讳改为傅。南朝宋复旧,六品。齐、梁、陈沿置。梁十一班,陈四品。北魏、北齐亦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三品上,二十三年改三品。北齐三品。隋朝王国置,员二人,从三品。唐朝王府置,员一人,从三品,掌辅正过失,睿宗景云二年(711)改为傅,玄宗开元二年(714)废,旋复置。②执政官。掌出入王命,统辖众官。殷周皆置。《大克鼎铭》: “师华父克王服,出入王命。 ”③殷周军队统帅。 《师㝨簋铭》: “王若曰: ‘(师㝨),今余肇命汝率齐师”,“征淮夷。’”《尚书·洪范》: 八政,“七曰宾、八曰师。”孔颖达疏: “师,掌军旅之官。”亦指军事参谋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 “(齐威王)以田忌为将,而孙子为师,居辎车中,坐为计谋。”④乐官之长。殷周置。多通晓乐理,精于演奏,亦有为君王顾问者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(帝纣)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、北里之舞、靡靡之乐。”《史记·晋世家》: “悼公问治国于师旷”。


1、官长。《尚书·益稷》:“州十有二师。”注:“郑云:师,长也。”《周礼》天官中有甸师、医师、追师等;地官中有乡师、族师、胥师、贾师等;春官中有肆师、乐师、卜师等;夏官中有弁师、牧师、圉师、山师、川师等;秋官中有土师等。

2、执政官。殷、周置,掌传达王命,统帅众官。《大克鼎铭》:“师……出入王命。”

3、军队统帅。殷周皆置。《尚书·周书·洪范》:“八政:一曰食,二曰货,三曰祀,四曰司空,五曰司徒,六曰司寇,七曰宾,八曰师。”疏:“师,掌军旅之官,若司马也。”

4、军师,高级参谋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齐威王欲将孙膑、膑辞……于是乃以田忌为将,而孙子为师,居辎车中,坐为计谋。”

5、乐官。殷周皆置,掌乐师乐工,以精通乐理、长于演奏者任之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(帝纣)好酒淫乐,嬖于妇人。爱妲已,妲已之言是从。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,北里舞,靡靡之乐。”

6、太师的简称。周置,掌劝导君王,引其向善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史献书,师(上)箴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酒坊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,掌造法糯、糯酒、常料三等酒,以供需用,以京朝官一人、三班使臣及内侍二人为监官,下有匠十九人,兵校一百三十九人,掌库十四人。官署名。宋置,属光禄寺,掌造酒以供邦国日常之用。监官二人,监门

  • 总营造司

    海关工务部的长官。见“工务部”。

  • 坊城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隶都水台。

  • 司成中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张羡自雍州刺史、仪同三司迁任,典国史。其下设司成下大夫以佐其职。正五命。

  • 部司马

    官名,汉置,属部校尉,俸比千石,掌领兵。参看“部校尉”条。

  • 副丞相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置,为丞相之副,佐丞相行职事。丞相,掌佐天子处理政务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(建安)十六年春正月,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,置官属,为丞相副。”丞相副,即副丞相。

  • 外卫

    明朝卫所制度。南、北两京各卫之外的卫所总称。各统于都指挥使司、行都指挥使司或留守司。参见“卫”。

  • 保平大夫

    太医阶官名。金朝二十五阶之第三阶,秩从四品下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从四品下,称保平大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文昌左相

    官名。即尚书左仆射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改,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复名尚书左仆射。官名。唐光宅元年(公元684年)改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,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复为左右仆射。参见“仆射

  • 和德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兴平(194—195)、建安(196—220)之际盖州牧刘璋置,以庞羲为之,领兵讨张鲁。见《华阳国志·公孙述刘二牧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