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右监门卫
唐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。唐初因隋制置左右监门府,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为左右监门卫。有上将军各一人,大将军各一人,将军各二人,品秩同左右卫。掌宫禁门籍之法。凡京师应入宫殿门者均有门籍,左监门将军判入,右监门将军判出,门籍每月更换一次。府属有长史,录事参军事,兵曹、胄曹参军事。长史掌判诸曹及禁门,巡视出入,掌管门籍。兵曹参军事兼掌仓曹,胄曹参军事兼掌骑曹。又有监门校尉、监门直长、长入长上、直长长上等员。左右翊府置中郎将四人,掌莅宫殿城门;左翊中郎将判入,右翊中郎将判出。
唐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。唐初因隋制置左右监门府,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为左右监门卫。有上将军各一人,大将军各一人,将军各二人,品秩同左右卫。掌宫禁门籍之法。凡京师应入宫殿门者均有门籍,左监门将军判入,右监门将军判出,门籍每月更换一次。府属有长史,录事参军事,兵曹、胄曹参军事。长史掌判诸曹及禁门,巡视出入,掌管门籍。兵曹参军事兼掌仓曹,胄曹参军事兼掌骑曹。又有监门校尉、监门直长、长入长上、直长长上等员。左右翊府置中郎将四人,掌莅宫殿城门;左翊中郎将判入,右翊中郎将判出。
官署名。见“稽俸厅”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81)仿《周礼》掌客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,员一人,掌北边诸国使臣来朝的接待与安排。下设北掌客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官名。春秋时楚国置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,葴尹宜咎城钟离。”
清理藩院内部机构。掌蒙文翻译及蒙文题本之事。设员外郎一人,主事一人,均由蒙古人充任,并有经承一人。
官名。东汉末置。《三国志·袁术传》:“举孝廉,除郎中,历职内外,后为折冲校尉。”为领兵武职。曹操、孙权亦置。官名,东汉末年袁术置,为领兵武官,其职位低于将军、高于都尉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术传》:“以侠
官名。太平天国天王府置,属朝内典官。员额六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参见“典水”。
清朝地方士绅对巡抚以及布、按、道、府长官之尊称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分掌西北、西南二招讨之地。
太平天国所设事务性典官衙之一。掌理关于作战负伤的军人治疗与优抚方面的工作。知非子《金陵杂记》说:“专司收养受伤贼匪,为功臣衙。”
官名,匈奴置,为地方长官,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置左右贤王,左右谷蠡,左右大将,左右大都尉,左右大当户,左右骨都侯……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,大者万余骑,小者数千,凡二十四长,立号曰‘万骑’。其大臣皆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