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州军府

州军府

官署名。汉代州部僚佐仅有别驾、治中及诸曹从事一系,均由长官辟除。汉末、三国时期,以地方军事频仍,刺史加将军领兵者,则加置长史、司马。魏及西晋,朝廷有时派员参赞领兵刺史的军事,然尚未成为定制,军府僚佐亦未自成系统。东晋以后,军府始逐渐形成。其时除单车刺史仅置州吏如汉制之外,凡刺史加将军者均得开府置佐,且其组织渐有定型,于是与承汉代以来的州吏并列,各自成一系统,分别称为府佐吏与州佐吏。军府僚佐以长史和司马为上佐,分职诸曹略如公府,阁内有功曹、主簿、录事、东西曹掾以及警卫军府的防阁将军等。自上佐至阁内诸职(功曹、主簿等)均为品官,长官有推荐权而无任命权,但无簿贯限制。军府建立之初,本来只理军务,与地方行政无涉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州佐吏的职权渐被侵夺,至南北朝时,州的行政事务全归军府,自汉代以来相承的州佐吏一系转处闲散,成为地方人士籍以寄禄的冗官。北魏、北齐制同南朝。北周时已有混合两系僚佐的趋势。隋文帝统一全国后,遂废除州佐吏一系,专以军府的长史、司马与诸曹参军军事掌理地方政务,形成唐代州府组织的典型制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乣军

    辽金元时期称北方被征服的各族人组成的军兵为乣军。辽代始置,按隶属关系分,有遥辇乣、各官分乣、各部族乣、十二行乣、群牧二乣及黄皮室乣、咸州乣等七种,设详稳,都监、将军、小将军等官。统属于节度使,以游防镇

  • 右一护军府

    官署名。唐初秦王、齐王府所置六护军府之一,掌侍卫陪从,置护军一员、副护军二员,长史、录事及仓、兵、铠曹参军各一员; 统军五员、别将十员,分掌领亲、勋卫及外军。

  • 国相

    ①春秋战国辅政大臣之称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? ”②汉、晋以降诸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国行政长官。参见“相”。③西夏官名,位居中书令之上,总揽国家军政大计,多由外戚把持。④女真官

  • 平章政事

    初为宰相的职衔名义。唐太宗贞观八年(634) 诏李靖“每三两日至门下、中书平章政事”。渐演为官名。金朝尚书省置二员,从一品,与左、右丞相同为宰相,掌丞天子,平章万机。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 中书省

  • 御前忠佐军头司

    见“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”。

  • 酒坊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属太府监。掌酿造御酒及支用诸色酒醴。设使、副使领坊事,秩从八品,正九品。

  • 东曹掾

    官名。西汉丞相府、东汉三公府属吏,主东曹,职掌二千石长吏选择迁除。东汉秩比四百石。三国两晋公府沿置。两晋末以参军代之,秩四百石,后罢。十六国亦多置。官名。西汉丞相府,东汉三公府皆置。汉朝公府办事分曹,

  • 南北面官互换

    辽代官制分为北面官和南面官两个系统,北面官治官帐、部族、属国之政, 南面官治汉人州县赋税、军马之事。官制虽区分为两个系列,但南北面官则可以互相迁转,如耶律硕老以同平章事为特哩衮,耶律洪以上京留守为北院

  • 州长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每州置一人,位在乡大夫下大夫下,掌本州事务。下设州长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罢。

  • 中书门下后省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八年(1085),改中书门下外省置。以左散骑常侍、左谏议大夫、左司谏、左正言、给事中、起居郎、符宝郎为门下后省;以右散骑常侍、右谏议大夫、右司谏、右正言、中书舍人、起居舍人为中书后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