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尚书仆射

尚书仆射

官名。秦、西汉为尚书令副贰,秩六百石。东汉为尚书台次官,职权益重,若公为之,增秩至二千石。职掌拆阅封缄章奏文书,参议政事,谏诤驳仪,监察百官。令不在,则代理其职。献帝建安四年 (后99) 分置左、右。魏、晋置为尚书省次官,三品。或单置,或并置左、右,有时单置左或右仆射。左仆射居右仆射上。辅助尚书令执行政务,参议大政,谏诤得失,监察纠弹百官,可封还诏旨,常受命主管官吏选举。南朝尚书令为宰相之任,位尊权重,不亲庶务,尚书省日常政务常由仆射主持,诸曹奏事由左、右仆射审议联署。左仆射又领殿中、主客二郎曹,右仆射与祠部尚书通职,不并置,置则领祠部、仪曹二郎曹。梁、陈常缺尚书令,仆射实为尚书省主官,列位宰相。宋三品,梁十五班,陈二品、中二千石。北朝亦列位宰相,然录尚书、尚书令常置,故其地位稍逊南朝,职掌都省庶务及执法,或典选举,左仆射兼掌纠弹百官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定为从一品中,二十三年改从二品。北齐因之。隋朝罢录尚书,又常缺令,仆射成为正宰相,从二品,与门下、内史省长官共秉国政。文帝开皇三年 (583) 令左仆射掌判吏、礼、兵三部事,兼纠弹御史所纠不当者; 右仆射掌判都官、度支、工部三部事,兼知用度。行台尚书省亦置,视从二品。唐朝尚书令罕有除授,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又废,左、右仆射正式成为尚书省长官,总判省务,从二品。与中书、门下省长官并为宰相,在政事堂共议国政,师长百僚,享礼隆重。本省日常政务由左、右丞监督执行。高宗龙朔二年改名左、右匡政,咸亨元年 (670)复旧; 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文昌左、右相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; 玄宗开元元年 (713) 改名左、右丞相,天宝元年 (742) 复旧。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以后,例带“同中书门下三品”等号,中宗以后,不带此号而单任仆射者,不得入政事堂参议国政、实际执行宰相职务。玄宗开元 (713—741) 以后多不带此号,逐渐成为安置元老旧臣的荣衔,或缺而不授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初为二品寄禄官,仅表示品级俸禄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复为宰相,主持尚书省政务,从一品。左仆射兼门下侍郎,行侍中之职; 右仆射兼中书侍郎,行中书令之职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改左、右仆射为太宰、少宰,钦宗靖康元年 (1126) 复旧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(1129) 皆加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衔,罢兼门下、中书侍郎。孝宗乾道八年 (1172) 改名左、右丞相。参见“尚书台”、“尚书省”。


官名,秦置,汉因之,为尚书令之副,佐令掌章奏文书,属少府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少府》:“诸仆射、署长皆属焉。”又《郎中令》:“仆射,秦官,自侍中、尚书、博士、郎皆有。古者重武官,有主射以督课之,军屯吏、驺、宰、永巷宫人皆有,取其领事之号。”注:“孟康曰:皆有仆射,随所领之事以为号也。若军屯吏则曰军屯仆射,永巷则曰永巷仆射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三》:“尚书仆射一人,六百石,本注曰,署尚书事,令不在则奏下众事。”注:“蔡质《汉仪》曰:仆射主封门,掌授廪假钱谷。臣昭按:献帝分置左右仆射,建安四年以荣邵为尚书左仆射是也。”《后汉书·乐恢传》:“入为尚书仆射。”又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窃见尚书仆射胡广,体真履规,谦虚温雅,博物治闻。”魏晋以后,时置时省;置一人则称尚书仆射,置二人,则称左、右仆射,若尚书令缺,则以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。唐代尚书省置左右仆射各一人,从二品,掌统理六部长官,为尚书省之副长官,佐令治省事,令缺,则总领省事,劾御史纠不当。唐高宗李治龙朔二年,改左右仆射为左右匡政;武则天光宅元年又称文昌左右相;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又称左右丞相;天宝元年又恢复左右仆射之名称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尚书省》。宋承唐制,也置左右仆射,为尚书省的副长官,位次于尚书令,掌佐天子议大政,与门下省、中书省、尚书省长官皆为宰相之任。“大祭祀则掌百官之誓戒,视滌濯告洁,赞玉币爵玷之事。自官制行,不置侍中、中书令,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,右仆射兼中书侍郎,行侍中、中书令职事。”宋徽宗政和年间,充宰相之任,改左仆射为太宰,右仆射为少宰。宋钦宗靖康元年,复为左右仆射。南宋置左右丞相,不再置仆射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一·尚书省》。参看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、《文献通考·职官五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测量正

    陆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有一、二、三等测量正,其军阶分别为上校、中校、少校,掌陆军测量事务。

  • 典枲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保管麻草及制作麻布的材料。《周礼·天官》: “典枲,下士二人,府二人,史二人,徒二十人”,“掌布缌缕纻之麻草之物,以待时颁功而授赍。及献功,受苦功,以其贾楬而藏

  • 左府

    官署名。①战国秦置,掌工官。亦以称其长官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秦律杂抄》: “大(太)官、右府、左府、右采铁、左采铁课殿,赀啬夫一盾。”②即左千牛卫。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)改左备身府置,高宗显庆五年(

  • 丁拏

    西夏语官名。西夏置,职掌不详。《宋史·夏国传下》记元丰八年(公元1085年)三月神宗崩,七月,夏国“遣丁拏嵬名谟铎、副使吕则陈聿精等来奠慰。”丁拏为嵬名谟铎的官称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一五四“庆历五年

  • 引赞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朝上职官。分左、右,左单右双,各八人,共十六人。称为左一引赞、右二引赞等。职同检点。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王府东王府属官,掌朝会赞礼。各设左一引赞、右二引赞至左七引赞、右八引赞,计

  • 衣都额真

    即“伊都额真”。

  • 人力

    公人名。宋初置,见“散从直”。

  • 大名军器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隶武备寺。秩正七品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
  • 散男

    爵名。北魏中期置,位第十一等,低于男。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(499)定为从五品。爵位名。北魏始置,秩从五品,地位在开国县男之下。

  • 上都尚饮局

    官署名。设千元仁宗皇庆二年(1313),隶宣徽院,秩从五品。置官、职掌同于“大都尚饮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