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封君

封君

①指有封邑的贵族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 “封君皆低首仰给焉”。颜师古注: “受封邑者,谓公主及列侯之属也。”② 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,也称“封君”。参见“封典”、“封翁”条。


(1) 爵位名。战国时代各国均实行封君制度,魏国的信陵君、赵国的平原君、齐国的孟尝君、楚国的春申君是当时最有名的封君。封君在封地范围内有向居民征收赋税进行封建剥削的特权,但在封邑之内,必须奉行国家统一的法令,接受国君的命令。(2)外命妇名。汉代多封外戚妇女为君,如高后二年(公元前168年)封樊哙妻吕须为临光侯;宣帝于地节四年(公元前66年)赐外祖母号为博平君;桓帝永兴中,封邓皇后母宣为长安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台省

    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三省之一,有右相、右平章事、内史、诏诰舍人等官。辽太祖天显元年(926)灭渤海国后置为辽东丹国官署,有左大相、右大相、左次相、右次相等官,掌政务。

  • 上军尉

    官名。又称“舆尉”。春秋晋置。大夫爵。晋国军制,上、中、下三军皆设军尉,掌供将、佐的驾车御官及训练士卒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 “晋悼公即位于朝,始命百官”,“卿无共御,立军尉以摄之”,“铎遏寇为上军

  • 武备寺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武备寺长官,正三品,掌制造修理储藏武器,兼管受给,其佐官有同判六员,从三品;少卿四员,从四品;丞四员,从五品;还有经历、主事等官。见《元史·百官六·武备寺》。官名。元置,秩正三品,员额四

  • 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,由提刑按察司改立,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,隶江南行台。参见“肃政廉访司”。

  • 详刑观察司

    见“肃政廉访司”。

  • 六卿

    ① 殷周统军执政大臣合称。《尚书·甘誓》:“大战于甘,乃召六卿。”孔安国传:“天子六军,其将皆命卿也。”春秋诸国亦或置六卿统率六军。② 《周礼》六官之长冢宰、司徒、宗伯、司马、司寇、司空合称。《尚书·

  • 国库司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财政部。依照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二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的《财政部组织法》规定,掌下列事项:一、国资之运用出纳;二、发款命令之稽核;三、国库之出纳,计算之编制;四、国库簿

  • 皇帝的省称,封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·明德马皇后》:“十五年,帝案地图,将封皇子……帝曰:我子岂宜与先帝子等乎……帝感悟之,夜起仿偟……帝数以试后。”(1) 传说中古代部落酋长或部落联盟

  • 按摩生

    杂任职名。唐于太医署置按摩生十五人,从按摩博士学导引之法以治病。学习期满,经考试合格可充任按摩师。

  • 四等王

    爵级名称。太平天国前期以燕王、豫王为四等王;后期以管理事务不掌兵权的恤王洪仁政、昭王黄文英为四等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