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寺监

寺监

隋、唐、五代至宋、辽、金时期,太常寺、宗正寺、光禄寺、太仆寺、大理寺、鸿胪寺、司农寺、太府寺、国子监、少府监、将作监、军器监、都水监、司天监等官署合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经祭酒

    官名,汉王莽置,六经祭酒各一人,各掌教授本经。六经为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、《礼》《乐》、《春秋》。《后汉书·邓张徐张胡列传·徐防传》:“(徐防)祖父宣,为讲学大夫,以《易》教授王莽。”注:“王莽置六

  • 监察里行

    官名。即监察御史里行。

  • 相土

    官名。春秋时吴国置。掌观看土地风水。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 “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,造筑大城。”

  • 东宫典经守舍人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属东宫典经局,掌经籍,流外三品蕴位。

  • 副建筑师

    海关工务部营造科洋员,地位低于建筑师。见“工务部”。

  • 上林中十池监

    上林中十池监,即上林十池监,详“上林十池监”条。

  • 通政使司经历

    官名。明清设置,属通政使司,与知事分掌出纳文移。

  • 北都尹

    官名。唐朝陪都太原实际长官。玄宗开元十一年 (723) 改太原府长史置,一员,从三品,通判府务,巡属县、观民风、理刑狱,牧缺则行其事。

  • 玺诏

    官制用语。即加盖皇帝玉玺的诏书。

  • 州萨甫

    州宗教官。隋于诸州各置萨甫一人,其职掌是管理本州的袄教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