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官吏治事之所统称。《汉书·何并传》: “令骑奴还至寺门。”颜师古注:“诸官曹之所,通呼为寺。”②九卿治事之所的专称。《左传·隐公七年》: “发弊于公卿。”杜预注: “诣公府卿寺。”孔颖达疏: “自汉以来,三公所居谓之府,九卿所居谓之寺。”北齐定制,九卿官署正式称寺,历朝有“九寺”之称。③寺人省称。《礼记·内则》: “阍寺守之。”详“寺人”。


1、官吏办公的地方,三公办公处称府,九卿办公处称寺。《左传·隐公七年》:“发币于公卿。”疏:“自汉以来,三公所居谓之府,九卿所居谓之寺。”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地震于陇西郡,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,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。”注:“师古曰: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。”《后汉书·孝和帝纪》:“丁巳,幸洛阳寺。”注:“寺,官舍也。

2、寺人的省称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男子居外,女子居内,深宫固门,阍寺守之。“注:阍掌守中门之禁也,寺掌内人之禁令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礼科都给事中

    官名。明清礼科之主官。掌科事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设一人,秩正八品。建文 (1399—1402)中改为正七品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设满、汉各一人。康熙四年(1665)裁。

  • 司徒长史

    官名。东汉始置,员一人,秩千石。为司徒府僚属之长,佐司徒总管府内诸曹,或亦参预政务。三国魏以后分置左、右长史。参见“司徒右长史”。官名,东汉置,为司徒府属吏之长,秩千石,掌司徒府诸曹事,佐司徒处理四方

  • 都督军马

    官名。南宋置,见“都督(4)。”

  • 东西南北部千长

    官名,西汉时西域龟兹国等置东西南北部千长,为地方性长官,掌千人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·龟兹国》。

  • 台衡

    三公别称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“推咎台衡,以答天眚”。 李贤注:“台谓三台, 三公象也”。 衡, 平也,言天下所取平。伊尹为阿衡,即其义也。”一说衡即玉衡,与三台俱为古星名,位在紫微宫帝座之前,故以之

  • 督理街道衙门司官

    官名。清朝工部督理街道衙门主官之一。掌本衙门之事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设本部司员一人,步军统领衙门司员一人,皆由本部拟定正陪,奉旨拣派,每年一更代。

  • 大理寺右寺

    参见“大理寺左寺”。

  • 徕远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简称徕远司员外郎。清朝理藩院徕远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设满洲二人,蒙古三人。

  • 赞务

    官名。隋朝雍州属官,居别驾下,从四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罢州长史、司马后置一员,为郡太守副贰,京兆、河南所置从四品,上郡正五品,中郡从五品,下郡正六品。官名。隋炀帝置,位在郡守之下,为郡守的副贰

  • 县记室

    县门下吏名。北齐京县主记与记室并置,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参见“县主记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