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宰衡

宰衡

王莽官名。西汉平帝元始四年(后4)置。王莽因伊尹为阿衡,周公为太宰,故采此二人称号为宰衡,加于安汉公之上以自尊。宰衡位上公,在诸侯王上,掾史秩六百石。三公言事称“敢言之”。出则尚书郎、侍御史、谒者、中黄门随从,期门羽林侍卫。


1、封号名。汉平帝给王莽的封号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元始四年:“加安汉公(王莽)号曰‘宰衡’赐公太夫人号曰功显君。”注:“周公为太宰,伊尹为阿衡,采伊、周之尊以加莽。”意思是可与周公、伊尹媲美。

2、称宰相为宰衡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宰衡以干戈为儿戏,缙绅以清谈为庙略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车驾司郎中

    官名。即“车驾清吏司郎中”。官名。明朝始设此官,属兵部,为车驾司主官,掌管滷、仪仗、禁卫、驿传、厩马等。清朝沿用明朝官制,也设此官,掌管驿传、邮符、牧马等政务。清朝末年废。参看“车驾司”和“车驾清吏司

  • 乡吏

    春秋战国乡一级行政官员统称。《管子·大匡》: “凡庶人欲通,乡吏不通七日,囚。”乡一级行政官员的总称。《管子·大匡》:“凡庶人欲通,乡吏不通七日,囚。”注:“庶人有所陈诉通于君,乡吏抑而不通(报),事

  • 善后会议

   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《临时约法》的非法议会之一。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十月,冯玉祥秘密回师北京,举行反直系军阀的武装政变,囚禁了总统曹锟,推倒了国务总理颜惠卿,并驱逐溥仪出故宫。北京政变以后,冯玉祥

  • 第一领人庶长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原称第一领民庶长,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。视从四品。

  • 内城巡警总厅各分厅

    清末京师内城巡警总厅所属机构。分为内城中分厅、内城东分厅、内城南分厅、内城西分厅、内城北分厅。各分厅以知事一人为主官,正五品,总理本分厅事务。各分厅内部分设三课六所,以分理众务。总务课,掌警事、机要、

  • 秘府

    宫廷中收藏图书典籍之所。《汉书·刘歆传》:“及《春秋》左氏丘明所修,皆古文旧书,多者二十余通,藏于秘府,伏而未发。”三国吴设秘府中书郎、秘书郎等官管理其藏书。后亦作为秘书省的别称。官署名,即宫中图书馆

  • 邪吏

    即行为不正的官吏。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先世之吏正,故其民笃;今世之吏邪,故其民薄。政弊而不行,令倦而不听。夫使邪吏行弊政,用倦令治薄民,民不可得而化。此治之所以异也。”

  • 制用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筹拨京协各饷,稽核各项工程领款、一切例支杂支札库、河工海塘岁修款项、路矿邮电本利、福建船厂经费报销及一切官有财产出入事宜。置郎中三人,员外郎四

  • 中政使

    官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二品,中政院长官,置四员。下设同知二员,正三品; 佥院二员,从三品;同佥二员,正四品; 院判二员,正五品。

  • 重人

    战国时期称不法权臣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重人也者,无令而擅为,亏法而利私,耗国以便家,力能得其君,此所为重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