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宗师

宗师

官名。①掌管宗室事务的官员。西汉末亦名宗卿师,郡国皆置。时王莽居摄,以其监视刘姓宗室活动。由二千石中选有德义者充任。纠察教训宗室。有不从教令者,因邮亭书言宗伯以闻。晋朝沿置。武帝咸宁三年(277)因宗室殷盛,无官统摄,仍置,一人,总领宗室事,训导观察,有不遵礼法,小者自行处理,大者随事奏闻。各郡国不置。多以太宰、三公领之。东晋称大宗师,地位甚重,在宗正之上。北魏亦置,职如中正,辨别姓族、门第、谱系、品举人才。均以诸王领之,地位甚崇。西魏称大宗师。北齐设,其制不详。北周称宗师中大夫,隶天官府,统辖小宗师下大夫,小宗师上士、中士,宗正上士、中士、下士等。隋朝废罢。②明清时提学官之俗称。参见“提学”。


1、官名,汉置,为宗正及郡国佐吏,掌训导宗室子弟及郡国宗人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,各以世氏,郡国置宗师以纠之,致教训焉。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。考察不从教令有冤失职者,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伯,请以闻。

2、官名,晋置,掌皇室戚属。《通典·职官七·宗正卿》:“两汉皆以皇族为之,不以他族。魏亦然。晋兼以庶姓。咸宁三年,又置宗师,以扶风王亮为之,使皇室戚属奉率德义,所有施行,必令诰之。东晋省之。”

3、官名,北魏置,掌辨别宗族,推举人才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:“宗室立宗师,亦如州郡八国之仪。”

4、尊称。明朝尊称提学为宗师。明朝提督学道主持分省考试,故称宗师。明凌濛初《初刻拍案警奇·卷十·韩秀才乘乱聘娇妻 吴太守怜才主婚姻》:“目今提学要到台州岁考……宗师起马牌已到。那宗师姓梁名玉范。”注:“宗师,提学的尊称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尝药

    官名,东汉置,属尝药监,掌尝帝药。皇帝得病吃药,在服药前,先由尝药尝,看是不是有毒。由宦者担任。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少府》:“章和以下,中官稍广,加尝药、太官、御者、钩盾、尚方、考工、别作监。”

  • 宰官曹

    官署名。北魏置,掌管皇帝的饮食事务,属尚书省。以宰官尚书、宰官令为长、贰,还有内廷派驻本曹的宰官中散等。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罢。

  • 知库

    吏员名。宋置,属殿中省尚辇局,员额二人,与典库共同管理库藏之事。

  • 有室

    卿大夫代称。《尚书·周书·立政》:“迪惟有夏,乃有室大竞。”孔安国传:“惟有夏禹之时,乃有卿大夫室家之强”。

  • 宾友

    官名。明建文(1399—1402)中于各郡王府置,二人,以辅弼郡王,进见时,侍坐,称名而不称臣,王待之以宾师礼。永乐(1403—1424)初罢。

  • 京畿卫戍总司令部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六年(公元1917年)八月十八日对德宣战时设置京畿警备司令维持京师治安, 民国八年(公元1919年)裁撤,改设京畿卫戍总司令。依照同年十一月十九日公布的《京畿卫戍总司令部组织令》

  • 典军郎将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统领宿卫军兵。《晋书·宗室传》: “ (司马遂) 仕魏关内侯,进封平昌亭侯,历典军郎将。”官名,三国魏置,掌领宿卫军。《晋书·宗室传·济南惠王遂》:“仕魏关内侯,进封平昌亭侯,历典军郎

  • 贴职

    官制用语。北宋前期,外任官带三馆及诸殿、阁职名。称为贴职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宰执资格者带观文、资政、端明学士,侍从资格者带诸阁学士,余官带侍制、修撰、直阁,武臣带閤门宣赞舍人,

  • 保章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理天文星历,观测其变异而测吉凶。《周礼·春官》:“保章氏,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府二人,史四人,徒八人”,“掌天星,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,以观天下之迁,辨其吉凶。以

  • 宫闱局令丞

    官名。隋于内侍省置宫闱局,设令二人,丞三人。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,改宫闱局为宫闱署,参用士人。唐复为宫闱局,属内侍省,掌宫内门禁,领无品宦官侍奉内廷、设令二人,从七品下;丞二人,从八品下,属吏有书令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