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奉朝请

奉朝请

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、列侯、宗室、外戚等的一种政治优待。当时春季朝会称朝,秋季朝见称请。西汉授此者特许参加朝会,班次亦可提高。如列侯就国者位次将作少府,而留居长安奉朝请者则在九卿之上。亦称朝朔望。东汉所施甚广,地位渐轻。西晋成为加官名号。晋武帝以宗室、外戚为奉车、驸马、骑都尉,并授此号。司马睿为晋王,其府僚属亦皆授此。东晋独立为官,亦作加官。南朝列为散骑(集书) 省属官,安置闲散,所施益滥。宋武帝永初(420—422)以后,以其太杂,令尚公主者唯拜驸马都尉,不加此官。南齐武帝永明 (483—493) 中,竟至六百余人。梁位二班,陈八品。北魏亦为冗散官,有俸无职。孝文帝太和十一年 (487)定员二百人,十七年定为六品下,二十三年改从七品。北齐改为职事官,员二百四十人,掌献纳谏诤,隶集书省,从七品。北周列为散官,四命。隋初改隶门下省,员四十人,兼出使劳向,从七品。文帝开皇三年 (583)废。宋朝无差遣的闲散官员及免职守本官的常参官等,例须五日 (一说逢一、五日) 一奉朝,亦称奉朝请。


官名,汉置。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,秋季朝见叫请。到汉朝,皇帝给退职的老臣和将军、皇室、外戚等以参加朝会的机会,便赐其以“奉朝请”名号,意即奉朝廷的召请而参加期会(见《宋书·百官下·奉朝请》)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,位次三公。”《后汉书·宗室四王三侯列传》:“十三年,更增户邑,定封为安成侯,奉朝请。”晋朝奉车、驸马、骑三都尉为奉朝请。南朝时为安置闲散官员,奉朝请始为官号,多到六百余人。隋初免去奉朝请,另设朝请大夫和朝请郎,为文散官。唐、宋沿用隋制。元代废除朝请郎,清废朝请大夫。见《宋书·百官下·奉朝请》、《通典·职官·三都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殿中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、两晋、南朝宋、十六国南凉置。侍卫殿中,皇帝出行时随驾护卫,有时亦被派出宣诏及执陵等任务。西晋杨骏辅政时,曾给十人以充护卫。魏、晋八品。南朝宋时银印青绶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领兵侍卫殿中,皇

  • 郎骑将军

    杂号将军名,汉置,掌帅军征伐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昌武靖信侯单究,初以舍人从,以郎入汉,定三秦,以郎骑将军击诸侯,侯,九百户,功比魏其侯。”

  • 审定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学部总务司所属三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审查颁行教科书,收管本部所用参考图书,编录各科学艺报章。额设员外郎二人,主事二人,此外,亦可酌派本部他司人员或各学堂教员之熟悉科学者助

  • 尚书左仆射

    参见“尚书仆射”。官名,三国魏置,为尚书令之副。令掌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。仆射署尚书事,令不在则奏下众事。三国魏分尚书仆射为左、右,分掌尚书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(咸熙元年)三月丁丑,

  • 北都巡检

    武臣的差遣职务。五代后唐时置于北都太原,掌理北都治安,协助留守掌防守事务。《资治通鉴·后唐纪四》说:“初,庄宗命吕、郑二内养在晋阳,一监兵,一监仓库,自留守张宪以下皆承应不暇。及邺都有变,又命汾州刺史

  • 右翼军都统所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署,属北面官,皇帝亲征,兵分三路,右翼军都统所统右路兵马。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行军官。设右翼军都统以统领所部。

  • 铸钱衙

   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铸太平天国钱币。

  • 侍御师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皇帝及皇后等看病。北齐属门下省尚药局,员四人,六品。官名。皇帝的医官,即御医。《资治通鉴》梁天监七年:“三月戊子,魏皇子昌卒,侍御师失于治疗。注:“医师侍御左右,因以名官。后魏之制,太

  • 接押官

    流外官名。宋于开封府置,其职掌似为接受并签押文案簿书之事。

  • 小载师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,佐载师中大夫、小载师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周武帝建德二年 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载师司次官。宣帝即位,六府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