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官丞

太官丞

官名。又作大官丞。秦汉少府属官,太官令副贰,东汉有左丞、甘丞、汤官丞、果丞各一员,三国魏沿置。南朝宋置一员,隶侍中; 南齐一员,隶尚书省; 梁、陈改隶门下省。北魏隶光禄卿。北齐置为光禄寺太官署次官。隋、唐沿置,隋朝八员,正九品下; 唐朝四员,从八品下。明洪武八年 (1375) 光禄寺置为次官,曰大官丞,一员,从七品,后增为四员。清顺治元年 (1644) 光禄寺大官署置为次官,满洲一员,康熙三十八年(1699)增一员; 汉一员,康熙十五年省。初为正六品,康熙九年定从七品。


官名,也作大官丞,秦汉皆置,属少府,员七人,为太官之副,佐令掌宫廷饮食。东汉有左丞一人,掌饮食;甘丞一人,掌膳具;汤官丞一人,掌酒;果丞一人,掌果品。三国魏沿置。南朝宋一员,属侍中;南齐一员,属尚书省;梁陈改属门下省;北魏属光禄勋;北齐为光禄寺太官署副长官;隋八员,正九品下;唐四员,从八品下。明为光禄寺次官,称大官丞,一人,从七品,后增为四人。清为光禄寺大官署次官,初满人一员,后增汉人一员;初为正六品,后改为从七品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少府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少府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光禄寺》、《通典职官七·光禄卿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书后省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八年(1085),改中书外省置。参见“中书门下后省”。

  • 出使义国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光绪七年(1881)设。驻德大臣兼。正二品。十三年,改驻英大臣兼。二十八年,始设专驻义国(意大利)大臣。辖二等参赞官一人,二等通译官一人,一等、二等书记各一人。

  • 崇义苑

    官署名。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。属通州监。设圉长一人,从九品,下分各群,设群长,掌牧养马匹,以备军需。永乐十八年并入太仆寺。参见“通州监”。

  • 左右羽林四十指挥

    禁军名。后唐置,《五代会要·京城诸军》记“后唐长兴三年(公元932年)三月敕:“卫军神威、或及魏府广捷以下指挥,宜改为左右羽林,置四十指挥,每十指挥立为一军,每一军置都指挥使一人,兼分左右厢。”

  • 辟雍大司成

    见“辟雍”。学官名。见“辟雍(2)”。

  • 知南院大王事

    官名,辽朝置。辽朝官府,分北院和南院,各置大王一人,称北院大王(或北大王)和南院大王(或称南大王),南院大王分掌部族军民之政,主理民。知南院大王事为南院大王之佐官,佐南院大王掌部族军民之政,主理民。北

  • 丰储仓大使

    官名。元置丰储仓,属宣徽院,秩从九品,掌出纳车驾行幸支持膳羞。设大使一人为主官。

  • 六部大中丞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翼王殿之新设职官。乃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自置。

  • 司?

    官名。西周置。 掌王旗帜。 《吴方彝》: “册令吴司��众叔金。”《逸周书 ·克殷》孔晁注: “旗色白,故字为��。”军中掌旌旗之官。西周设置,

  • 太子谏议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武帝建德三年(574)五月置,员四人。选用饱学之士充任。掌规谏太子。官名。北周置,为太子属官,员额四人。任此职者见《北齐书·王昕传》:弟晞,“齐亡,周武以晞为仪同大将军、太子谏议大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