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史院

太史院

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,有太史令等官七员,掌天文历数之事; 武宗至大元年(1308) 升令从二品,设官十员;仁宗延祐三年(1316)升令正二品,设官十五员; 后定置院使五员,正二品,并置同知二员、佥院二员、同佥二员、院判二员、经历一员、都事一员、管勾一员、令史三员、译史一员、知印二员、通事一员、宣使二员、典吏二员。其属官有春官正兼夏官正、秋官正兼冬官正、中官正各一员,保章正五员、掌历二员、腹里印历管勾一员、各省司历十二员、印历管勾二员、灵台郎一员、监候六员、副监候六员、星历生四十四员、挈壶正一员、司辰郎二员、灯漏直长一员、教授一员、学正一员、校书郎二员。朱元璋吴元年 (1367) 改太史监为院,院使正三品,同知正四品,院判正五品,另有五官正、典簿、雨旸司、时叙郎、纪候郎、灵台郎、保章正、副、掌历、管勾等属官; 明洪武元年(1368) 改名司天监。


官署名。元置,掌天文历数之事。其官有院使、同知、佥院、同佥、院判等。见《元史·百官四·太史院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主事令史

    官名。南朝宋门下省、梁中书省置。北朝北魏尚书诸司、北齐门下省亦置。北齐员八人。隋文帝时为太子官,门下坊、典书坊各置四人。开皇十四年 (594) 诸省各置主事令史员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定令,诸司主事

  • 固山按班

    即“固山昂邦”。

  • 司隶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司隶司长官,掌罪、戎、蛮、夷、狄五隶及徒者,捕盗贼囚执之事。下设小司隶上士以佐其职,领掌罪隶中士、掌夷隶中士、掌蛮隶中士、掌戎隶中士、掌狄隶中士、掌徒中

  • 县门亭长

    县门下吏名。县惟晋代有门亭长,职主守门纠仪。《晋书·光逸传》记其为博昌小吏,后为门亭长。《晋书·职官志》失载。依州郡之例,当为门下之职。参见“郡门亭长”。

  • 司射

    ①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主司射仪礼节。《仪礼·蒸礼》:“若射,则大射正为司射,如乡射之礼。”贾公彦疏:“蒸礼轻,又不主射,故射人为摈又为司正。至射时,大射正为司射,大射之时略于蒸,主于射,故大射正为摈,

  • 扎尔古七

    即“扎尔固齐”。

  • 县法曹

    县分职诸曹之一。汉始置,《隶释》一六《中部碑》有法曹及法曹史各一人。晋沿置,《晋书·职宫志》记县诸曹说:“户曹掾、史、干,法曹门干,金、仓、贼曹掾、史……。”法曹门干其义不可解,而户曹置掾、史、干,可

  • 大都兵马使

    即“大都南北两兵马司指挥使”。

  • 隶人

    官名。春秋置。供使役的低级小吏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 “舆人纳之,隶人藏之。”杜预注:“舆、隶,皆贱官。”官名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舆人纳之,隶人藏之。”注:“舆隶皆贱官。”

  • 帽房

    宫廷作坊名。清置,属内务府广储司。掌制作冠帽,设领催三人,做帽女工二十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