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医局副使
官名。辽置,见“太医局”。
官名。辽置,见“太医局”。
官名。始见于战国。初为武职,防守边郡,后渐演变为郡级行政机构,最高长官,省称守。秩二千石。西汉因之,景帝二年(前155)更名太守。魏晋时也为郡太守代称。参见“太守”。宋朝以后郡改为府,知府亦称郡守。官
武散官名。金始置,秩从八品下。元沿置,升秩为从七品。
官名。清置,见“伊犁将军”。
学官名。东汉时郡国学校分科置掾,《隶释》一四《蜀学师宋恩等题名碑》有春秋掾二人,掌授《春秋》。
官名。太子左春坊次官,为左庶子副贰,协掌东宫侍从赞相、驳正启奏。唐太宗贞观(627—649)初改中舍人置,员二人,正五品下。高宗曾改名内允、左赞善大夫,寻复旧称。中宗始用庶姓,以其职比门下侍郎。辽朝东
武官名,汉置,掌领兵作战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·博阳严侯陈濞》:“以舍人从砀,以刺客将入汉,以都尉击项羽荥阳,绝甬道,杀追士卒,侯。”
官名。东汉置吏曹尚书,一说名吏部曹尚书,后改名选部尚书。三国魏改选部尚书置,为尚书台(省)吏部曹长官,三品。两晋南北朝沿置,位居列曹尚书之上,晋、宋三品,梁十四班,陈三品、中二千石; 孝文帝太和十七年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为正七品下武散官。宋朝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武散官名。唐宋置,唐制秩正七品下,宋制秩正七品。
太皞的另一称号。见“太皞”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。天历庚申十年 (1860) 始设。位高于神将。系衔一般以“忠”字冠首,另加一字以资区别,如忠逢朝将、忠佑朝将等; 也有不以“忠”字冠首,而以数字编号的,如制胜朝将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