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医令

太医令

官名。战国秦置,侍医之长。《史记·扁鹊列传》:“扁鹊名闻天下”,“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,使人刺杀之。”秦、汉置为少府属官,掌宫廷医药。领诸员医,如太医监、侍医、医工长、医待诏、乳医、本草待诏等。秦朝奉常、汉朝太常亦置为属官,或说主治百官之病。东汉仅于少府置一员,六百石,掌诸医,有药丞、方丞各一员,分主药、药方;员医二百九十三人,员吏十九人。三国魏置,六百石、七品,有丞、药丞; 吴亦置。西晋改隶宗正,东晋省宗正后改隶门下省。南朝宋置一员,隶门下省侍中:南齐一员,隶尚书省; 梁隶门下省,位一班; 陈沿置。北魏亦置,另有太医博士、助教、隶属不详。北齐置为太常寺太医署长官,正九品上,掌医药等事。隋、唐、五代皆为太常寺太医署长官,置二员,隋为从八品上,唐为从七品下,掌医疗之法。宋朝隶太医局,掌药疗之法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改太医院使置,一员,正五品,二十二年复名院使。


官名,俸六百石,为太医之长,掌诸医。属官有方丞、药丞各一人;吏十九人,医生二百九十三人。春秋时秦置,为侍医之长。《史记·扁鹊列传》:“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,使人刺杀之。”汉承秦制,置太医令丞。令一人,掌太医;方丞一人,掌治疗;药丞一人,掌药剂。有的属太常,给百官治病,有的属少府,给宫廷治病。魏晋沿置,西晋属宗正,东晋属门下省。宋齐梁陈因之。北齐太常所属有太医署,置令、丞掌医药事;门下省所属有尚药局,掌御医药事。隋朝太常寺所属太医署,也置令丞。唐代太常寺所属太医署,也置令、丞,令掌医疗之法。见《通典·职官七·太常卿·太医署》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、少府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太医令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·宗正》、《宋书·百官下·太医令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志·太医令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上、中、下》,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太医署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县师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县大夫属官。掌县邑地域田亩,人民口数,赋税征收等事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“以为绛县师。”杜预注: “县师掌地域,辨其夫家人民。”《周礼·地官 ·县师》: “掌邦图都鄙稍甸郭里之地域,而

  • 和乐郎

    阶官名。金、元教坊阶官。金二十五阶之第二十一阶,秩从八品下。元十五阶第十一阶,从七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官,自从四品起,以下分为二十五阶。从八品下,称和乐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,参看“教坊”

  • 官吏俸禄,也指官吏职位或品级。汉朝官秩以石计,自二千石至百石不等。西汉主要为谷,东汉为半钱半谷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载有东汉百官受奉例。两晋南北朝大体仍沿汉制,以石计秩。唐朝以后与“品”连称。勃海国则以

  • 国防最高委员会

   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党政军最高指挥机关。民国二十五年(公元1936年)七月,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定在中央政治委员会之外设立国防会议,其所审议的事项为:一、国防方针;二、国防外交政策;三、关于国防事业与国

  • 左卿士

    官名。春秋时期周王室执政大臣,以诸侯入朝担任。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“宋公不王,郑伯为王左卿士,以王命讨之。”官名。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“宋公不王,郑伯为王左卿士,以王命讨之。”参见“卿士”。

  • 麻普

    即“马步”。官名。辽置,为石烈夷离董(大部族)或石烈令稳(小部族)的副职,属北面部族官。《辽史·国语解》说:“麻普即麻都不,县官之副也。初名达刺干。”参见“石烈”。

  • 煤木所提领

    官名,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(公元1285年)始置,属宣课提举司,从八品,总领所事。其佐官有大使一人,从九品,副使一人。见《元史·百官志一》。

  • 八尉

    官名合称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所置武散官,为武骑、屯骑、骁骑、游骑、飞骑、旅骑、云骑、羽骑八尉,自正、从六品下阶,至正、从九品下阶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新置建节、奋武、宣惠、绥德、怀仁、守义

  • 三司使

    ①官名合称。唐朝审理重大案件,刑部尚书或侍郎、御史中丞、大理卿为大三司使,刑部郎官、侍御史、大理评事或司直为小三司使; 唐朝太子监国,詹事、左庶子、右庶子为三司使。②官名。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元年(930

  • 必帖黑

    即“笔帖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