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尹

大尹

官名。春秋战国时宋国置,卿爵,一说为近官有宠者,一说为宋外戚之官。新莽始建国元年(后9)改太守为大尹,东汉复旧称。明朝尊称府县主官为大尹。清朝则为知县别称。


1、执政受宠的高级官员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六年》:“因大尹以达。大尹常不告,而以其欲称君命以令。国人恶之,司城欲去大尹。”杜注:“大尹,近官有宠者。”按:大尹为宰相、令尹之类的执政官员。《战国策·宋策》:“谓大尹曰:君日长矣,自知政,则公无事。公不如令楚贺君之孝,则君不夺太后之事矣,则公常用宋矣。”高诱注:“大尹,宋卿也。”

2、王莽时大尹即郡守(郡太守)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改郡太守曰大尹。”“莽以《周官》、《王制》之文,置卒正、连率、大尹,职如太守;属令、属长,职如都尉。置州牧……公氏作牧,侯氏卒正,伯氏连率,子氏属令,男氏属长,皆世其官。其无爵者为尹。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莽以涉为镇戎大尹,援为新成大尹。”《后汉书·侯霸传》:“(侯霸)后为淮平大尹,政理有能名。”东汉时恢复旧称。

3、明朝称府县长官为大尹,清朝为知县的别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路分都监

    见“都监”。武官名。宋置,见“都监”。

  • 左卫上将军

    官名。唐德宗贞元二年(786) 置为左卫长官,位大将军上,置一人,从二品,掌宫禁宿卫,总制五府及外府。宋朝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以宗室为之,亦为武臣赠典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6) 改制前为

  • 储材馆

    见“育胄馆”。清末培养外交人才的专门学校。光绪三十二年(公元1906年)闰四月置,属外务部。设提调、帮提调各一人,由本部司员内选派。文案一人,办理一切文牍;支应一人,办理一切经费收支;庶务一人,办理一

  • 大理寺评事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始置,员额四十八人,唐十二人,从八品下,掌出使推覆。其属官有评事史。宋初大理寺正、丞、评事都有定员,分掌断狱,后去正、丞、评事之名。统谓之详断官。明制左右寺评事各四人,掌刑

  • 奉使宣抚

    使职名。元朝廷派遣官员视察各地,了解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,或奖励将帅,称奉使宣抚。非常制,系临时性设置。

  • 射声

    官名。为射声校尉的简称。见“射声校尉”条。

  • 西蛮校尉

    官名。东晋置,十六国前秦沿置。掌益、宁、梁等州少数民族事务。领兵,有时兼任刺史。

  • 典设局

    官署名。唐置,掌管汤沐、灯烛、汛扫、铺设等事。其长官为典设郎(四人),从六品下;丞二人,正八品下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典设局》。官署名。唐置,属左春坊。设典设郎四人,从六品下,掌汤沐、洒扫、铺陈之事

  • 柱天将军

    杂号将军名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贾琮传》:“中平元年,交阯屯兵反,执刺史及合浦太守,自称柱天将军。”

  • 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三品,隶将作院,掌制造宫内金玉冠帽、束带及金银器皿。世祖中统二年(1261),初立金玉局,秩正五品; 至元三年(1266),升为总管府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各二员,正三品; 副达鲁花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