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单于

大单于

①官名。单于本是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,十六国时期为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沿用。除了用于称最高统治者外,主要指政权中管理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长官,多由该政权的皇位继承人或其宠信的儿子、大臣出任,并由出身少数民族的大臣辅佐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(刘曜) 置单于台于渭城,拜 (其子列胤) 大单于,置左、右贤王已下,皆以胡、羯、鲜卑、氐、羌豪桀为之。”汉、后赵、前秦,后燕等皆置,为适应当时少数民族事务繁剧的状况,大魏、北燕的统治者冉闵、冯跋虽为汉人,亦以其子任此职。②十六国时期一些割据政权统治者的称号,例由其所依附的宗主政权赐授。如鲜卑拓跋猗卢助西晋击刘渊,西晋假其大单于,赐金印紫绶。后秦姚苌曾拜刘卫辰为大单于。


汉时匈奴国君的称号,书信来往时,称大单于,平时称单于。《史记·匈奴传》:“汉遗单于书……‘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。’……‘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’。”后世也称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为大单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掌故

    官名。亦称掌固。西汉置,属太常,故亦称太常掌故,秩百石。又有文学掌故、太史掌故、治礼掌故等。熟习礼乐制度等典章故事,备咨询。武帝时,丞相公孙弘请置博士弟子,一岁皆试,能通一艺以上,补文学掌故; 择太常

  • 奉常丞

    官名。秦、西汉置,为奉常佐贰,秩比千石。景帝时改名“太常丞”。官名,秦置汉因之,为奉常副长官,佐奉常掌宗庙礼仪。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丞。属官有太乐、太视、太宰、太史、太卜、太医六令丞及诸庙食官令丞等。见

  • 骁卫府

    军事机关。唐置,掌宫禁宿卫,龙朔二年省“府”字,称骁卫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左右骁卫》注。参看“骁卫”条。

  • 袭封

    清制,凡亲王以下、奉恩将军以上缺出,由宗人府选其子嗣内才智、骑射、满语优者数人,无论嫡庶,引见钦定,承袭爵位,称为袭封。

  • 典司宗祐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郑国置。掌守宗庙藏主石室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: “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祐。”杜预注: “宗祐,宗庙中藏主石室。言己世为宗庙守臣。”

  • 官爵品级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百姓内(纳)粟千石,拜爵一级。”秦制,以战争中斩敌之首加爵,斩敌一首加爵一级,斩敌十首,即为十级。

  • 征讨大都督

    官名。东晋置,掌外出征伐统军之任,名位在征讨都督之上。十六国汉亦置。见《晋书·简文三子传》、《刘元海载记》。

  • 太子右谕德

    见“太子左谕德”。

  • 小武伯

    西魏、北周左、右小武伯下大夫的省称。

  • 右戎卫将军

    官名。即右领军卫将军,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右领军卫将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