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师

国师

官名。新莽始建国元年 (后9) 置,位上公,与太傅、太师、国将同为四辅。刘歆曾任此职。东汉初。彭宠自立为燕王,亦置。西夏、元朝为佛教僧侣官衔。西夏国师曾主持译经。元多授吐蕃高僧。其位低于帝师,高于司空、司徒、国公等僧官。清朝为授与僧人的最高称号。专司教事,设于西藏、甘肃等地。隶驻藏大臣等管辖。又,太师、国子祭酒也别称国师。


1、官名,西汉末年,王莽所置四辅之一,位上公,与太师、太傅、国师并称四辅,刘歆首任此官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。”东汉初,彭宠自为燕王,也置国师。《后汉书·彭宠传》:“国师韩利斩午首,诣征虏将军祭遵降。”

2、帝王封赐给高僧的官衔或称号。北齐始以法常为国师,唐宋沿置。元代也置,多授吐蕃高僧。见《僧史略·国师》、《元史·释老传》。

3、太师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赵典传》:“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,宜备国师。”

4、国子祭酒的别称。《梁书·王承传》:“中大通五年,迁长及侍中,俄转国子祭酒。承祖俭及父暕尝为此职,三世为国师,前代未之有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泰皇

    传说中的古帝王名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古有天皇,有地皇,有泰皇,泰皇最贵。”注:“《索隐》按: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,当人皇也。而《封禅书》去‘昔者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’,盖三皇以前称泰皇,一云泰皇,

  • 御前甲库

    官署名。南宋高宗时置,集百工巧匠,供奉皇帝所需图画、什物。官库名。南宋绍兴年间置,集中百工技艺精巧之物,凡皇帝所需用图画、什物,其他机构不能供应者,均取自本库。

  • 库部曹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齐度支尚书所属有库部曹,“掌凡是戎仗器用所须事”,以郎中一人为主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

  • 知军

    官名。即知军事。宋朝地方行政区划军的长官,以京朝官充任,职掌与知府事略同。官名。宋代与府、州、监同一级的政区有军,其长官为军使。以京朝官出知其事者称为知军事,简称知军,其职掌与属官略同于知州。参见“知

  • 汉代民间,百家为里,里的长官称里魁,里下有“什”,什掌十家,其官也称“什”,什下为“伍”,其官也称“伍”,“伍”掌五家。五家互相监察,五家有何善、恶之事,“伍”便去向监官汇报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·里

  • 右监军

    官名。三国蜀置。统兵,位在前、后、左右护军上。后主建兴十二年(234),诸葛亮卒,姜维还成都,自中监军、征西将军迁任,兼辅汉将军,统领诸军。官名,三国蜀置,掌统兵监军事,位在前后左右护军上。《三国志·

  • 龙厩署令

    官名。即龙厩令。

  • 梦占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春官府太卜下大夫梦占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军储都转运使

    官名。元世祖中统二年(1261)设军储都转运使司,以汪古部人马月合乃为都转运使,下设副使,掌管调集、征发各路军用物资,输往开平(今内蒙古正蓝旗北)和漠北。次年,马月合乃以饷军有功,升为礼部尚书,官罢。

  • 中尝药典御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阉官传》:“(贾粲) 自崇训丞为长兼中给事中、中尝药典御,转长兼中常侍。”由宦官充任,负责皇帝,皇后的医药事务。北齐改称“中尚药典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