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诸侯封地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 “人有恒言,皆曰天下国家,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。”赵岐注:“国谓诸侯之国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 “以佐王治邦国。”郑玄注: “大曰邦,小曰国。”②封君采邑。春秋、战国时卿大夫采邑及汉代诸侯王、列侯所食封邑皆称国。


政区名。(1)指王城和国都。西周和春秋时期,王畿内划分国和野两大区域,以郊为分界线,郊以内是国中及四郊,郊以外是野。在王城和国都的城郭以内称为“国中”,在城郭以外,有相当距离的周围地区称为郊或四郊。对野而言,以王城为中心,连同四郊的乡在内,总称为国。(2)商和西周时期诸侯的领地,见“方国”、“封国”。(3)汉以后诸侯王的封地,见“王国”、“侯国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西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末,刘备置,以马超任之。建安二十四年,群臣奉刘备为汉中王,上表于汉献帝时,马超以此职列名首位。三国魏时与平东、平南、平北将军合称四平将军。多持节都督或监某一地区的军

  • 行台治书侍御史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赵置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“勒以成周土中,汉晋旧京,复欲有移都之意,乃命洛阳为南都,置行台治书侍御史于洛阳。”

  • 主飨官

    官名,也称侍祠官,是临时性的,掌祭祀事,汉朝郡国皆置。每年春、夏祭祀山神水神,以五官掾、功曹、主簿、户曹等在职官员充任,事毕则罢。

  • 余地

    官名。匈奴置,是匈奴语的音译。职掌不详。

  • 本禅

    官名。藏语,意为“大官人”。元朝乌思藏萨斯迦最高行政长官,由帝师从款氏家族子弟中选任,有时兼任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使、都元帅。

  • 知会

    文书名。清朝中央各部院间所使用的平行文书之一。

  • 马加

    官名。汉朝夫余国置之。夫余国以六畜名官,有马加、牛加,狗加等,分主各邑落。官名,夫余国置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:“夫余在长城之北……国有君王,皆以六畜名官,有马加、牛加、猪加、狗加、大使、

  • 都督同知

    官名。元末朱元璋于大都督府置,又称同知都督。初一人,从二品。吴元年 (1367) 改从一品。隶都督府。洪武十三年 (1380) 改设五军都督府,均置。永乐元年 (1403) 所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及

  • 信部郎中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右六司信部属官,位卿之下。

  • 管理工巡局事务大臣

    官名。为工巡总局长官,员额二人。见“工巡总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