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吹中士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仿《周礼》笙师置,北周沿置。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,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乐为乐部,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。掌竽、笙、埙、箫等吹奏乐器的演奏及其人员的管理,下设司吹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仿《周礼》笙师置,北周沿置。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,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乐为乐部,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。掌竽、笙、埙、箫等吹奏乐器的演奏及其人员的管理,下设司吹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官署名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)移太子内坊隶内侍省,称局,改长官典内为令,掌东宫阁内及宫人粮廪之事。设丞,又有典直四员,主仪式导引、通传劳问、纠察非违、察出纳; 另有坊事、导客舍人、阁帅、内阍人、
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,为八镇将军之一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,止授予在京师任职之官,普通六年(525)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二班。陈拟二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武官名。梁始
官名。商朝六府之一。掌稼种下地及除草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“司草”孔颖达疏: “司草,四也。于周为稻人也。掌稼种下地及除草莱”。参见“六府”。官名。商朝设此官,为天子六府之一,即周朝的稻人。《周礼·地官·
官署名。北齐设置,掌饲养牛羊等牲畜,以供应宫廷之需。各设署令为主官,秩从八品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二十·北齐官品》。唐宋唯称牛羊司,参见该条。
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,由提刑按察司改立,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,隶江南行台。参见“肃政廉访司”。
官名。清置,为御茶房长官,掌供御用茗饮果品及各处供献、节令宴席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五·宦官》。
明清称以殿、阁大学士身分进入内阁办事而为宰辅者。明朝永乐(1403—1424)初年创设内阁,当时入阁者皆编、检、讲读之官,不置官署,不得专制诸司。洪熙( 1425 ) 时始以殿、阁大学士入值内阁,阁职
官场用语。宋朝贡举考试的一项规定。举人乡试合格获准取解或有免解资格,赴省试前遇近亲亡故,服丧期满,可赴下次省试; 以及原已获准免省,再命赴省试,皆称还省。宋代科举考试的一项规定。举人乡试合格或获得免解
官署名。宋朝太常寺所属机构,掌收藏祭器,以备郊祀之用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有春人奄二人,掌春谷成米而供其所需。北周地官府司仓中大夫所属有春人中士,正二命;春人下士,正一命。所掌与《周礼》之春人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