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卫尉

卫尉

官名。①战国秦始置,西汉沿置,秩中二千石,列位九卿。景帝曾改名中大夫令,后元年(前143)复故。掌皇帝所居未央宫禁卫,主管宫门屯驻卫士,专司昼夜巡警和检查出入者之门籍。亦称未央卫尉。有丞一员。属官有公车司马、卫士、旅贲三令丞,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等。京城外建章、甘泉等行宫亦或置,冠宫名,置属官。新莽改名大卫。东汉复旧名,唯置一员,总领南、北宫卫士令丞,又辖左右都候、诸宫掖门司马。三国因之,魏三品。西晋兼管武库、冶铸,领江北冶令三十九员,南北东西诸督冶掾,三品。东晋省,间亦作为赠官。南朝宋复置,三品,专掌宫禁及京城防卫。梁、陈及北朝称“卫尉卿”。②太后三卿之一。两汉魏晋南北朝皆置,掌太后宫禁。皆冠太后宫名为官号,位略同于九卿。隋朝省。金朝复置,掌太后两宫官属。中宫别置“卫尉司”,以“中卫尉”主之。皆从三品。


官名,秦汉两朝皆有此官,掌宫门屯卫兵,汉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。有丞,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丞,卫士令丞,旅贲令丞,又有屯候、司马二十二官。长乐卫尉、建章卫尉、甘泉卫尉各掌其宫屯卫兵,不常置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)。东汉卫尉,掌宫门卫士和宫内巡察。其长官卫尉卿,俸中二千石,其次为丞,俸比千石。其属官有公车司马令,南宫卫士令,北宫卫士令,左右都候,宫掖门司马等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三国魏置,三品。西晋沿置,兼管武库、冶铸,三品。东晋省,有时作为赠官。南朝宋复置,三品,掌宫禁及京城防卫。梁、陈及北朝称卫尉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使

    官名合称。宋朝御史台左巡使、右巡使、监祭使、廊下使、监香使合称。北宋前期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罢。

  • 都都统

    官名。唐朝在大征伐时设行营都都统,战争结束,此官即免。“都都统”类似今天的“元帅”、“野战军司令”。《新唐书·僖宗纪》:“二年正月辛亥,王铎为诸道行营都都统。”武官名。唐置,相当于元帅,掌征伐,事已即

  • 属珊军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。太祖述律后以所俘人户中有技艺者及蕃汉精兵置军,称属珊军,谓其珍美如珊瑚,多至二万骑,设详稳司以统之。

  • 倡监

    官名,汉置,掌歌舞乐人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时有幸倡郭舍人,滑稽不穷。常侍左右……上令倡监榜舍人,舍人不胜痛。”榜:击打。倡:歌舞乐人。官名。西汉乐府令的属官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有倡监,颜师古《汉书

  • 典翼牢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翼王府典官之一,掌监狱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

  • 蹋顿

    匈奴王号名。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:“十二年秋八月,曹操大破乌桓于柳城,斩其蹋顿。”注:“蹋顿,匈奴王号。”

  • 弩坊丞

    官名。唐朝军器监弩坊署次官,置一员,正九品下。

  • 俗吏

    无能的官吏。《汉书·贾谊传·陈政事疏》:“夫移风易俗,使天下回心而乡(向)道,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。俗吏之所务,在于刀笔筐篋,而不知大体。”

  • 文思署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,属少府监。掌造内外局署所用印、伞扇、金银、佛塔等,尚辇和仪鸾局车具、亭帐,织染、文绣两署金线,赠邻国礼品等。设令、丞领署事,秩从六品、从七品。明昌七年 (1196)并入祇应司。

  • 群司

    官制用语,犹言“各个部门”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“群司勉修职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