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千夫长

千夫长

官名。① 西周置为武官。《尚书·周书·牧誓》:“王曰: ‘嗟,我友邦冢君、御事、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亚旅、师氏、千夫长、百夫长。’”孔颖达疏:“《周礼》二千五百人为师,师帅皆中大夫”,“孔以师虽二千五百人,举全数亦得为千夫长,长与帅其义同,是千夫长亦可以称帅,故以千夫长为师帅。”②一说即《周礼》师帅,中大夫。③三国时乌丸部落长官亦称千夫长,后改称王。④蒙古成吉思汗曾置为世袭军职,又称“千户”。⑤明朝土官名号之一。乃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之头目,无专职品级。世袭。


1、统千人之帅。周置,掌领千人,即千夫之帅。《尚书·周书·牧誓》:“王曰:嗟!我友邦冢君,御事;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亚旅、师氏、千夫长、百夫长……”注:“(千夫长)师帅。”“二千五百人为师,师帅皆中大夫。”宋蔡沈《书经集传》:“千夫长,统千人之帅。”2、三国时乌丸部落首领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传》:“(袁)绍矫制赐蹋顿、峭王、汗鲁王印绶,皆以为单于。”注:“始有千夫长、百夫长以相统领,用能悉乃心,克有勋力于国家,稍受王侯之命。”3、世袭武官。蒙古成吉思汗置千夫长,又称千户,为世袭军职,为千户帅。4、土官名号。明朝称少数民族头目为千夫长,无品秩,世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统领官

    官名。别称协统,清末新陆军一协之长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协一人,从二品,由协都统充,简放。掌统辖全协。

  • 上三旗司钥章京

    官名。清朝八旗护军营景运门直班大臣下所属官员,定额一人,以上三旗每旗司钥章京轮值。掌管紫禁城内值班钥匙。

  • 执珪

    爵名。同“执圭”。春秋战国楚置。《吕氏春秋·异宝》:“楚国之法,得五 (伍) 员者,爵执珪,禄百担,金千镒。”1、爵名,东周、秦、汉初有此爵,也称上执珪,也写作“执圭”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楚尝与秦

  • 参军校尉

    官名。三国吴孙权置。参议军事。吾粲自山阴令迁此。见《三国志·吾粲传》。官名,东汉末年孙权置,掌领兵征伐、驻守或为将军参谋军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吾粲传》:“孙权为车骑将军,吾为主簿,出为山阴令,还为参军

  • 顺天府学

    官学名。清初置顺天府学,设汉儒学教授、训导各一人。又有京卫武学,设汉教授一人,训导二人,雍正三年(公元1725年)改为顺天府武学。次年裁顺天府武学,在顺天府学中增设满儒学教授、训导各一人,分为满汉二学

  • 塞曹史

    官名,汉魏皆置,为边郡塞曹副长官,佐塞曹掾掌边塞事。参看“塞曹掾史”条。

  • 仓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置,隶三司,掌春秋及圣节大宴、节度使迎授恩赐、上元张灯、四时祠祭及契丹朝贡、内廷学士赴上之供帐,内外进奉则视其名物,岁给教坊伶人衣带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随三司废。

  • 监司

    官名或官署名统称。汉朝、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指刺史、侍御史及尚书左、右丞等有监察权的官员。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“监司项背相望,与同疾疢,见非不举,闻恶不察。”宋朝诸路转运使司、提点刑狱司、提举常平司有监察

  • 弩手军详稳司

    辽置,掌强弩之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二》。

  • 尚牧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五品,隶宣徽院。设于武宗至大四年(1311)。置提举二员,同指举、副提举各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