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加俸

加俸

(1)官员升赏方式之一。明制,官员有政绩者可以加俸,《明史·唐龙传》记唐龙“登正德三年(公元1508年)进士,除郯城知县,御大盗刘六,数败之,加俸二等。”清制,官员升秩后即行加俸,亦有少数升秩后仅更新顶带花翎而不加俸者,亦有额外加给俸银者,如同治时恭亲王奕訢加给双俸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规定,加俸与进级同为县知事奖励的第三等。(2)公务员奖励方式之一。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规定:公务员因考绩应晋级而无级可晋者,予以加俸,其具体规定如下:一、已晋升至各该官等最高级的人员,简任职给予年功加俸;荐任、委任职给予简任、荐任待遇;二、已晋至各该职务最高级的人员给予年功加俸。年功加俸每年以一次为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彩绸库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工部都水司所属之机构。顺治元年(1644)置,设满、汉监督各一人,由本部堂官于所属司员内委派,带原品充任,每年一更代。掌收发制帛、诰轴、逊衣,彩缯、潞绸、葵藤、棕毛、宝砂等物。清代工部都水

  • 侍卫亲军都指挥使

    官名。即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。武官名。后梁始置侍卫马步军,是禁军中的一支,后梁太祖朱温曾以其外甥袁象先任左龙虎军统军、侍卫亲军都指挥使。当时侍卫亲军以都指挥使为统帅,其他禁军则以统军、军使为统帅。后

  • 法司案

    官署名。南宋置,属吏部尚书右选。

  • 编修条例司

    即“编修中书条例司”。

  • 亲事官

    ①五代后汉、后周力役之一种,于诸州百姓中选差。②宋朝皇城司军卒名。分隶诸指挥使、都头、十将,掌郊祀大礼警戒、把守宫门,稽察人物,遇贡举则守贡院之门,兼刺探臣民之情。每五人为保,互相纠察,不得饮酒赌博。

  • 牌头

    清朝山西、陕西等处边外蒙古地方编户头目。乾隆八年(1743)设,每堡四名,於种地民人内择其诚实者充任。专司查报拖欠地租、偷窃为匪及来历不明者之事。(1)元代蒙古军与探马赤军征调之法是:家有男子,年十五

  • 神策军节度使

    官名。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),以北衙军使卫伯玉充任,击史朝义于陕州。又以陕州节度使郭英兼任。代宗宝应元年(762)郭英入朝,神策军遂统于观军容使,不再置节度使。参见“节度使”。

  • 给公锯

    宋朝勇敢、效用兵资级名。为八等资级最低一等,以授有战功者。

  • 知左夷离毕事

    官名,辽朝置。辽朝置夷离毕院,如汉官的刑部,掌刑狱。其长官称夷离毕,分左右。知左夷离毕为夷离之佐官,佐夷离毕掌刑狱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》。官名。辽置,为夷离毕院的佐官,见“夷离毕院”。

  • 和声署

    官署名。清朝乐部所属之机构。掌理殿廷朝会乐律及舞仪之事。雍正七年(1729)改教坊司置,隶礼部。乾隆七年(1742)改隶乐部。设满、汉署正各一人; 满、汉署丞各一人,供用官三十人,经承四人,署史长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