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器监

军器监

①官署名。唐高祖武德元年(618)置,掌兵器甲弩制造。太宗贞观(627—649)初,并入少府监为甲弩坊。玄宗开元三年(715)复置,领甲坊、弩坊二署,设使以领其事。十一年复为少府监甲弩坊。十六年于北都置,设监、丞为正、副长官。二十五年废。天宝六载(747)于旧所复置。肃宗乾元元年(758)又置军器使领其事。宋初不置,以三司胄案掌兵器制造。神宗熙宁六年(1073)复置,以侍从官判监事,统属东、西作坊与各州都作院。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置监、少监为正副长官,丞助理本监事务。掌监督制造兵器,以供军用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并归工部,绍兴三年(1133)后,又陆续设官。金章宗承安二年(1197)置,泰和四年(1204)改军器署。卫绍王至宁元年(1213)复置,设监、少监,辖军器库、甲坊署、利器署等机构。元初亦置,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改武备监。② 官名。唐玄宗开元三年置,为本署长官,正四品上。二十五年罢,天宝六载再置,肃宗乾元元年改军器使。宋初不置,神宗元丰改制置一人,正六品。南宋初罢,后复置。金朝为正五品。元初亦置,世祖至元二十年改武备监。


官署名。掌制造军械兵器。《旧唐书·职官三·北都军器监》:“军器监掌缮造甲弩,以时纳于武库。”其官有监一人,正四品上,另有少监、丞、主簿、录事等官。南宋并入工部(见《宋史·职官三·工部》)。金有军器监,掌修治邦国戎器之事;其官有监、少监、丞等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·军器监》。元称武备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尚监太监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中尚监的佐官,见“中尚监”。

  • 衡宰

    宰相的别称。商汤时伊尹为阿衡(宰相),周初时周公为太宰(宰相),故后世称宰相为衡宰。《后汉书·文苑列传·郦炎传》:“绛、灌临衡宰,谓谊崇浮华,贤才抑不用,远投荆南沙。”绛,指绛侯周勃;灌,指灌婴;谊,

  • 殿中将兵

    官名。西晋置。统领殿中武士。见《晋书·嵇绍传》。

  • 望士队

    皇帝的侍从武官。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(526)置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: “置望士队四百人,取肺腑之族有武艺者。”

  • 尚宝监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洪武十七年(1384)置,设令一人,正七品,丞一人,从七品。二十八年改置太监一人,正四品,左、右少监各一人,从四品,左、右监丞各一人,正五品,典簿一人,正六品,长随、奉

  • 统领

    官名。① 南宋置,为各屯驻大军之统兵官。一般各军设二人,位都统制、统制之下,以为偏裨。② 郑成功设。其军队分为五军,下辖陆军七十二镇、水师二十镇。每镇有官兵一千二百人,各设提督、统领,掌一镇之军务。凡

  • 讲议钱谷官

    官名。金朝置,商讨钱钞、田赋、税粮等事。章宗承安(1196—1200)初,始置十人。

  • 扎失哈勃极烈

    官名。金代设有此官,负责守官署。参看“勃极烈”条。

  • 分守道

    官名。即“守道”。官名。简称巡道,明清时设置。明永乐时常令方面官巡视民间疾苦,后遂以布政司右参政、右参议分守一定地域,督察所属府州县,称为分守道。分每一布政司辖区为若干道,其建制增减无定。据《明史·职

  • 狱门亭长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为县属吏。吏名。晋代置于县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其职掌当在于守护县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