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务府

内务府

官署名。清朝总管宫廷事务之专门机构,独立于政府的行政系统之外。顺治(1644—1661)初设,十一年(1654),以十三衙门取代之,十八年复设,遂为定制。总掌上三旗包衣之政令与宫禁之治理。具体负责宫廷之仓储、财物、典礼、食用、工程、警卫、刑罚; 本府官员之任免; 太监、宫女之管理等各项事宜。设总管大臣,无定员,总领府事。下属堂郎中一人,掌府属文职铨选并督催各司处承办事务; 主事、委署主事各二人,佐理堂郎中; 笔帖式若干人,掌理文书事务。下设广储、都虞、掌仪、庆丰、会计、营造、慎刑七司和上驷、武备、奉宸三院,分办具体事务。特设敬事房,专门管理宦官。此外,还有其他机构数十个,所办之事,除皇室事务外,亦有涉及国家庶政者。其活动范围亦不限于京师,而是遍及畿辅、直隶、奉天、吉林及口外蒙古地区。


官署名。清置,掌管宫廷内的政务;凡宫内的典礼、仓储、财务、工程、刑狱等事,皆归其管。其长官称内务府总管大臣,由满族王公大臣担任,无员限。其属有广储、会计、掌仪、都虞、慎刑、营造、庆丰七司,凡太监皆归其管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五·内务府》、《清朝通典·职官七》、《历代职官简释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作坊

    见“作坊”。

  • 蚕官丞

    官名,汉置,为蚕官令之副,佐蚕官令掌蚕事祭礼。详“蚕官”条。

  • 委员会主席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所设的委员会中有的以主席为主官,如国民政府所属的首都建设委员会,地方政府所属的委任职公务员铨叙委托审查委员会。

  • 行军都统

    武官名。辽置, 见“行军都统所”。

  • 大兴县令丞

    官名。金置,见“赤县令(2)”。

  • 官僚

    本指同官僚属,泛指官吏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今吾子之教官僚。”

  • 右员外常侍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正五命。参见“员外散骑常侍”。散官名。北周置, 见“左员外常侍”。

  • 知监事

    见“监使”。

  • 行廷尉事

    代行廷尉之职。《后汉书·邓晨传》:“十八年,行幸章陵,征晨行廷尉事。”廷尉,中央掌审判的高级官员,类似今天的司法部长。参看“行”、“廷尉”两条。

  • 判鸿胪寺事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员一人,以朝官以上充任,掌祭祀朝会前资官、致仕官、蕃客、进奉官等陪位,及丧葬卤簿、薨卒赙赠之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鸿胪寺复以卿为长官,遂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