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光禄少卿

光禄少卿

官名。北魏始置,为光禄勋副职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三品上,二十三年改四品上。北齐置为光禄寺次官,员一人,四品上。历代沿置,亦称“光禄寺少卿”。隋初置一员,正四品上,炀帝增为二员,从四品。唐因之,从四品上。高宗、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司宰少卿、司膳少卿,寻各复旧。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,不预寺务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,置一员,正六品。南宋随寺省。辽朝改名崇禄少卿,为南面朝官。元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8)置三员,二十三年改一员,二十四年改二员,仁宗延祐七年(1320)定置二员,从四品。明朝置二员,曾随本寺改名光禄司少卿,寻复旧。明初正五品,洪武八年(1375)改从四品,建文(1399—1402)中改正四品,寻各复旧。清初置满一员、汉二员,康熙三十八年(1699)改满、汉各一员。初满、汉军员正四品,汉员正五品,顺治十六年(1659)改皆正五品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随寺省。参见“光禄寺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放

    任官术语。清朝官员之实缺,绝大多数由中央政府任命,称“内放”。少数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,称“外补”。

  • 大坝等马房提督太监

    宦官职名。明置,为司礼监外差,员额正副各一人,掌马房之事。外衙门之官,间亦任之。

  • 提观

    宋朝提举宫观官的简称。

  • 典乘兵局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太子东宫六局之一。洪武二年(1379)始置,设局郎一人,丞一人,以宦官为之,掌兵仗车舆。洪武二十八年,改为典兵、典乘二局(原典翰局罢,故仍为六局),各置局郎一人,正五品,局丞二人,从五品。

  • 翊海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六班,拟智威将军等号;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仍拟智威将军等号。

  • 外兵尚书

    官名,三国魏始置五兵尚书,即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别兵、都兵。外兵尚书掌京畿以外的军队。晋分外兵为左外兵、右外兵。其后,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北魏、北齐皆沿置。北齐左外兵掌河南与潼关巴东诸州丁帐及发召诸兵;右外

  • 宝文

    宋朝宝文阁省称。

  • 令史

    官名。战国秦置。县府属吏。一般低级官吏亦称令史。汉朝兰台、尚书台、三公府及大将军等府皆置,位在诸曹掾下。据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,太尉府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。又有记室令史、门令史、阁下令史之称。三国、晋皆沿

  • 清军道

    官名。明朝除江西外,各省皆设。为各省按察使佐官按察副使、佥事的分道之职,以其中一人担任,清理本省军役。浙江、山东、陕西、福建、广西、贵州清军道兼管驿传。江西以右布政使清军。专职道员名。明代在各地设有卫

  • 筮占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春官府太卜下大夫筮占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