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假吏

假吏

权宜委以差事的吏员。《汉书·苏建传》:“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。”颜师古注:“假吏犹言兼吏也。时权为使之吏,若今之差人充使典矣。”


代理某职的官吏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。”注:“假吏,犹言兼吏也,时权为使之吏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主书干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九品上。官名。北魏置,九品上,其职不详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

  • 契丹、汉儿、渤海内侍都知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内侍省官员,统领内侍省契丹、汉人、渤海内侍。

  • 典库部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仓督,隶司农寺导官署。

  • 大庖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主管天子膳羞饮食烹饪。《诗经·小雅·车攻》:“徒御不惊,大庖不盈。”朱熹《诗集传》:“大庖,君庖也。”

  • 帝王将土地、爵位赐予臣下。汉朝以后由皇帝发布诏令实行。宠臣或有自选封名者。

  • 领民酋长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委任依附其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为之,可世袭。北齐沿置。有“第一领民酋长”,“第二领民酋长”“第三领民酋长”等,详见各条。官名。北魏地方制度,除在汉族地区实行郡县制度,以护军制度统治汉人以外

  • 左右备身统军

    参见“左右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哈思呼额尔吉爱叶拉喇哈番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左参议”。

  • 西台中散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阉官传》:“(孙小)转西台中散,每从征伐,屡有战功,多获赏赐。”为任职于中书省的中散官。五品中。

  • 尚冠奉御、副奉御

    官名。元置,掌御用冠帽。属侍正府,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