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侍御郎

侍御郎

官名。十六国后燕、北魏置。为皇帝左右的武职侍从,属侍御长,随同皇帝出征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皆未载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火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司爟下士二人, 掌理用火的政令,国中有失火的或擅自焚烧野草的,要加以刑罚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司火中士,正二命;司火下士,正一命。属夏官府兵部中大夫。

  • 核实司管勾

    官名。见“核实司”。

  • 平头部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掌平头部。见“平头部”。官名。北齐典农署令所属,掌管平头屯田耕种事务。平头,地名。

  • 外城巡警总厅卫生处

    同“内城巡警总厅卫生处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官吏泛称。在朝廷执政者称大臣,在君王左右侍御者称小臣。秦以后也沿用作为官吏、百姓对皇帝的自称或作为第一人称的谦称。1、君主属下的官叫“臣”。2、臣对君的自称;百姓对皇帝的自称。3、大臣。4、官吏的泛称

  • 匦匣使

    见“匦匣司”。

  • 磨勘司司令

    官名。明太祖洪武三年(1370)置为磨勘司长官,凡刑名、钱粮,有冤滥隐匿者,稽其功过以奏闻于皇帝。初置一人,七年增设一人。十年革。十四年复置,一人。二十年复罢。

  • 驸马都尉府

    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皇族帐官,掌公主帐宅之事。

  • 诵诗工

    官名,王莽置,掌诵诗劝诫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置司恭、司徒、司明、司聪、司中大夫及诵诗工、彻膳宰,以司过。”

  • 州大夫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州长”。春秋时齐国置。《管子·度地》: “常以冬少事之时令甲士以更次益薪积之水旁,州大夫将之,唯母后时。”参见“州长”。